以丟失鈉鹽為主要表現的腎臟疾病,一般每日尿中排出氯化鈉在10g以上。

  幾乎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到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保留鈉鹽能力減退,但不稱為失鈉性腎炎。腎小管為回吸收鈉鹽主要部位,若發生病變,如髓襻升支原段或遠端小管,則可發生氯化鈉從尿中大量喪失。因此起病原因以腎小管間質疾病居多,如腎盂腎炎、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多囊腎、腎髓質囊腫病以及梗阻性腎病等,由腎小球疾病誘發的少見。

  由於鈉鹽鹽的喪失導致細胞外液及血容量減少,病人呈現體重減輕、皮膚喪失彈性、血壓偏低、易出現昏厥。幼年者生長發育延遲;化驗檢查血清鈉、氯常降低而尿鈉、氯排泄增加可達每日30g以上,血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及尿素氮可因血液濃縮而升高,醛固酮分泌因失鈉而增多,此外患者可有其他腎小管功能紊亂表現如氨基酸尿、腎小管性酸中毒和尿濃縮功能不良等。內生肌酐清除率視腎臟毀壞程度及失鈉的嚴重度決定,多數有中度以上減退,治療除針對病因外,主要針對癥狀,根據失鹽的程度補給氯化鈉(口服或註射),同時糾正其他電解質及水的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