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害引起的理解書寫語言能力的受損或喪失。失讀為後天性。因大腦發育遲滯未能掌握或未能較好掌握閱讀能力者不屬於失讀。文盲不存在失讀問題。對文字的朗讀是一個獨立的功能。失讀指對書面語言的理解障礙,可伴或不伴朗讀障礙,失讀可分三種類型。

  枕葉失讀亦稱後部失讀、不伴失寫的失讀、純失讀、詞盲、失認性失讀,罕見。突出癥狀是不理解文字或亦讀不出。對常用詞、名詞的理解可部分保留。相似的字易認錯,但通過非視性途徑,如寫在患者身上(通過觸覺覺)、患者以手指描筆劃或摸突出在方塊上的字,患者可以辨認出文字。對數字的閱讀障礙可較輕。此型失讀為視失認的一種,可伴或不伴其他視失認。不伴失寫,但書寫並非完全正常,自發寫和聽寫較好,讓患者抄寫他能模仿,但寫出後又不理解自己寫的字,病變部位主要在左側枕葉並累及胼胝體壓部或其鄰近白質(見圖)。由於左視徑路(或)初級視皮質受損,右側偏盲。文字信息傳入右初級視皮質,經右視聯合皮質至右角回;由於胼胝體壓部受損,右側視信息不能傳至左側角回區—閱讀理解中樞。枕葉失讀可恢復,罕見恢復正常。

  頂顳失讀亦稱中部失讀、伴失寫的失讀、失語性失讀。不僅對文字理解有障礙,對數字、音樂符號的理解亦同等困難。朗讀和理解均有障礙,提示或非視性途徑均無幫助。書寫障礙同樣嚴重,患者可能寫出一些筆劃,但不能組成有意義的文字,抄寫比聽寫略好,但寫出後自己亦不理解,可以認為頂顳失讀患者是後天文盲,喪失瞭理解文字符號意義的能力。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語,從較輕的命名障礙至嚴重的韋尼克氏失語,或經皮質感覺性失語。病變部位主要在左半球角回和顳頂交界區。預後與病變性質和大小有關。

  額葉失讀亦稱前部失讀,由於常伴發於前部失語,是否作為一個獨立類型尚有爭論。但額葉失讀有其特點。多數患者懂一些文字材料,但常限於個別字,特別是名詞、動作動詞。有時患者能理解報紙標題卻不理解完整句子,能理解句中有實質意義的字、詞,而理解語法詞有困難。若句子主要由幾個實質詞表達意思,則患者可理解或猜出全句意思;但對主要依語法詞確定意義的句則理解困難。有嚴重書寫障礙,因常合並右側偏癱故以左手書寫。字體往往較差,但非因左手寫所致,主要是筆劃錯誤。所寫句子缺語法詞,與佈羅卡氏失語者的口語相似。病變主要在左後下額葉累及佈羅卡氏區、島葉前部及眼運動區,可部分恢復。

  1980年代有些日本學者報道大腦病變致失讀者對假名和漢字理解的損害不同,左半球病變時對假名的理解易受損,而右半球病變對漢字更不易理解,中國對失讀的研究尚屬初步,但已有的研究證明,漢字的失讀均由左半球病變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