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12周內用人工方法終止妊娠的手術。用來作為避孕失敗的補救措施。常用的方法有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和鉗刮人工流產術,分別用於妊娠10周內及11~14周。

  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兩種。

  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 即吸宮術。在妊娠10周內應用400~500mmHg負壓的裝置將子宮內胚胎組織物吸出的手術(圖圖1)。手術時間僅數分鐘,並發癥少,不需麻醉,可在門診進行。負壓吸引手術時應註意:①術前認真檢查,判斷子宮的大小和方位,以免造成子宮穿孔或因未吸凈宮腔內胚胎組織而形成的不全流產;②選擇適當的吸管號數和負壓,以免損傷宮頸及宮腔;③掌握宮腔內容物吸凈的標志;④註意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以免感染。

  鉗刮人工流產術 即刮宮術。擴張子宮頸後,用鉗取出胎兒及胎盤的手術(圖2)。適用於終止11~14周妊娠及不宜用藥物引產者。手術時間短,無藥物副作用,但偶有子宮頸撕裂、子宮穿孔等並發癥。對前列腺素、中草藥的研究有新的進展,妊娠在11周以上者用藥物引產效果好、損傷少,故鉗刮手術在今後可能逐漸為藥物引產所代替。

  擴張宮頸的方法主要為插管術,於手術前12~24小時消毒宮頸後,放置橡皮導尿管、幹海藻棒、幹臍帶(利用幹海藻棒和幹臍帶可以不斷吸收宮頸管的水分,達到擴張宮頸的目的)或小水囊等擴張宮頸;亦可用碘仿紗條或硫酸鎂紗條填塞宮頸管內口,使宮頸擴張。國外采用前列腺素(放置陰道栓劑或肌肉註射)以利宮頸擴張。

  並發癥及處理 若進行人工流產術者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則並發癥的發生率是很低的,少數人可發生:

  子宮出血 手術出血量多在30ml以下。若出血量多,則除給子宮收縮藥外,還應迅速清除宮腔內殘留胚胎組織。流產後一般出血3~4天,若出血似月經量,且持續不斷,可能為流產不完全或合並感染,應去醫院檢查。

  妊娠組織殘留 手術時未將胚胎組織清除幹凈,可引起出血及下腹痛。可用中藥、宮縮藥促其排出,甚至再次刮宮,清理宮腔。

  子宮穿孔 極少見,若手術者思想重視,操作細致輕柔,便可以避免其發生。如果僅是子宮穿孔,無腹腔內出血,可住院觀察,否則應立即手術縫合穿孔。

  感染 若術前有生殖器炎癥未經控制,或手術當中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可造成盆腔感染,應立即進行抗感染治療。

  月經失調 術後3~6個月內,月經量可增多,月經不準,但多可自然恢復。

  宮腔粘連 偶爾發生。多系手術時損傷宮頸和宮腔所致。可阻斷經血排出,造成閉經、周期性腹痛、長期不育或反復流產。處理方法主要為擴張宮口和分離粘連後放置宮內避孕器,以防再度宮腔粘連。

  人工流產倫理學問題 人工流產剝奪瞭胎兒的存活機會,在倫理學與法學上是否可行,一直存在不同意見,這是一個古老的爭論。希波克拉底誓言就提出人工流產不符合醫生的道德的看法,古代中國認為醫生應有“好生之德”,剝奪胎兒的生存機會也不符合這個精神。以宗教立國的國傢更把人工流產看成犯罪。但20世紀中葉以來人們對人工流產有逐步趨於松動的勢頭。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倫理學來看,胎兒還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隻是一個潛在的人,脫離瞭母體不大可能發育成獨立的個體,所以它還是母親身體中的一部分。母親有權處理她身體的這一部分。歷史上不把自然流產看成一條生命的死亡,因此,支持人工流產的人認為,把人工流產與剝奪生命的存在機會混同起來是不合理的。現在對於妊娠早期的人工流產,許多國傢(除以宗教立國者外)都已予以合法化或默認瞭。但對於妊娠中晚期的人工流產大多數國傢均持謹慎以至反對的態度,因為這時胎兒脫離母體後已有很大的可能發育成獨立的個體,剝奪其生存權力是不人道的。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也不提倡妊娠晚期的人工流產。至於妊娠到何時胎兒才有可能存活,要視社會的經濟技術條件而定,各國有權制定適合自己情況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