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喉部的一種惡性腫瘤。按照病期和發生部位的不同而呈現各種癥狀,有咽喉異物感、聲音嘶啞、呼吸困難、頸淋巴結腫大等。病因未明,但長期嗜煙者多見。喉癌可以通過喉鏡直接檢查,並通過活組織檢查證實。目前採用手術切除、放射療法以及化學療法,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Ⅰ期聲帶癌可以達90%以上。若能早期發現和治療,後果多數良好。

  喉癌目前並不多見,但對發病率、喉內分區的發生率、男女性別比等,世界各地報告不一致。發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趨趨勢。中國東北地區喉癌較多,南方較少。以男性為多,但男女比例各地區不一,中國東北地區為2:1,其他地區4~9:1。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

  病因 目前尚不清楚,有多種說法,一般多認為與吸煙有關。且多為重度吸煙者,吸煙者平均發病年齡比不吸煙者低10歲左右。中國東北地區女性喉癌較其他地區多,可能與東北地區女性嗜煙者多有關。粉塵、放射性物質、鉻等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有人認為女性激素可抑制喉癌的發生。有人用原子光譜吸收法,發現喉癌組織中鎂濃度增高,血液和機體組織中鎂缺乏,推測鎂與喉癌的發生有關。

  臨床分型和病理 按發生的部位不同可分為聲門上型、聲門型、聲門下型和貫聲門型四型。

  以鱗狀細胞癌為最多,約占90%以上,基底細胞癌、腺癌非常少見,臨床表現為菜花狀增生、浸潤及潰瘍等。生長部位似有地區和種族特點:英美國傢以聲門型居多,北歐(如芬蘭)以聲門上型為多。

  發生在喉的良性病變,有些可能轉化成癌,稱為癌前病變。包括慢性增生性喉炎、喉乳頭狀瘤、喉角化癥、喉白斑等也有可能轉化為癌。臨床觀察證明,隻有少數癌前病變發展成癌,即或如此,也應註意發現癌前病變。早期聲帶癌,用動態喉鏡檢查,80%可確診。利用顯微喉鏡放大觀察喉內的微小病變,行喉活組織染色,是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對癌前病變,定期進行顯微鏡下活組織檢查,在有些國傢已列為常規檢查,可降低死亡率。

  臨床表現 按癌原發在喉內的部位和病期不同,臨床表現各異(見圖)。①聲門上型。原發在會厭喉面、室帶和喉室,早期癥狀不明顯,可有咽部不適、異物感和咳嗽,常不引起重視,晚期向上侵犯至喉咽部,或向下侵犯聲帶以後才出現明顯癥狀。腫瘤潰爛時痰中帶血,長大的腫瘤可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難,波及聲帶後,才出現聲音嘶啞。此時已多有頸部淋巴結轉移。②聲門型。原發於聲帶。早期癥狀是聲音嘶啞,可伴有刺激性咳嗽。腫瘤增大後,可侵犯聲帶肌肉,影響聲帶運動,嘶啞加重,且呼吸困難,腫瘤潰爛時痰中帶血。③聲門下型。早期常無癥狀,向上擴展侵犯聲帶時發生嘶啞。容易向前、後、下方擴展,呈現呼吸或吞咽困難癥狀時,腫瘤已達晚期,預後不良。④貫聲門型。指腫瘤超越喉室,侵及聲門上和聲門區,甚至聲門下區。雖然對此型尚存有爭議,國際抗癌協會(UICC)的分類法也不包括此型,但是許多學者提出,此型可能原發於喉室,應視為獨立的臨床類型。患者全都有聲音嘶啞,多數有呼吸困難,其次為吞咽痛、異物感、吞咽困難、進食咳嗆等。

  診斷 癥狀明顯者,經喉鏡檢查不難發現,可行活組織檢查確診。應註意,凡遇原因不明的嘶啞或咽喉異物感,經對癥治療後癥狀不減輕,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上者,尤其是男性應進一步檢查確診。常用的檢查方法有:①間接喉鏡檢查。利用反光鏡檢查喉部是最常用的方法。可在明視下,鉗取活體組織作病理檢查,或塗片行細胞學檢查。②纖維喉鏡檢查。間接喉鏡檢查有困難時,可用可彎曲的纖維喉鏡檢查,並鉗取活組織。③X射線檢查。可輔助喉鏡檢查,以明確病變部位、范圍、形態及軟骨情況等。④顯微喉鏡檢查。一種有價值的早期診斷方法。通過直接喉鏡,用手術顯微鏡觀察喉的微細改變,若可疑有病變,采用活體組織染色法,用甲苯胺藍或天青藍染色,正常粘膜不著色,癌變區著藍或黑色。在此處取活體組織檢查,即可確診。此法還可用於手術,以確保癌切除徹底。

  治療 多采用放射治療和手術,或兩者綜合治療。放射治療對早期喉癌有較好的療效,但對晚期喉癌,特別是已有頸淋巴結轉移者療效差。對不同類型和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手術。喉部分切除術可以保存喉的部分功能。較大的喉內腫瘤,由於腫瘤侵犯兩側聲帶,故應做喉全切除術。

  放射治療適合於各型喉癌病例,早期局限於聲帶的喉癌有可能根治,較晚期者則作為計劃性術前放療可提高手術成功率,也可作為手術切除後殘存或復發腫瘤的治療;晚期病例已不能手術者,可作姑息性放療。放射源多采用超高壓射線(60 鈷、直線或感應加速器)。

  外科治療喉癌已有百餘年的歷史,近年來趨向於盡量保存喉功能。故喉全切除術已逐漸減少,喉部分切除術和發聲重建術開展較多,必要時配合術前或術後放療。手術方法主要有:①經直達喉鏡手術。經直達喉鏡或懸吊式(固定架)喉鏡進行喉內手術,適合於較小腫瘤,用二氧化碳或氫離子激光器,切除聲帶早期腫瘤,已取得良好效果。②喉部分切除術。按腫瘤所在部位,切除喉的部分結構,以保存喉的部分功能,原則是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基礎上保存喉功能。手術方法很多,需根據腫瘤大小、性質、范圍、部位等決定手術方式。一般喉部分切除術的效果優於喉全切除術。③喉全切除術。適於腫瘤大、已達晚期、不可能保存喉功能者,以及放療後或喉部分切除後復發者。手術切除全部喉。如腫瘤已超出喉外,手術范圍還可擴大。這種手術,隻要病例選擇得當,沒有危險性,患者顧慮最大的是手術後不能說話,因此在手術前應向患者說明,手術後可以通過學習食管語(用食管發音)或用人工喉等補救。④喉發聲重建術。自一百年前,世界上實行第一例喉全切除術以來,發聲問題就受到重視,各種發聲補救方法不斷提出,手術是其中之一,其優點是不用或少用輔助發聲器。70年代曾提倡用氣管代喉的方法,將氣管斷端與喉咽吻合,手術後有部分患者可恢復喉的功能,但術後有誤咽(吞咽時,食物和液體流入氣管)的缺點,容易造成肺部感染,現已很少采用。近年應用氣管-食管分路術(在氣管和食管間造成瘺道),獲得良好發聲效果,手術成功者可避免誤咽。若再加膺復物(因形似鈕扣,又稱為音鈕)可完全防止誤咽,發聲效果有提高,是當前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還可用在二期發聲重建術。

  喉切除以後的無喉者首先面臨發聲講話困難的問題,為此成立瞭國際無喉者協會 (IAL),各國相繼建立無喉者俱樂部,至1975年已建立,196個。關於無喉者究竟采用哪種發聲方式好,據美國統計3000以上的無喉者,結果有64%的人完全用食管發聲,5%的人用食管發聲也用人工喉,10%的人完全用人工喉,12%的人所有方法都失敗,不能講話。食管語是經過訓練,吞咽氣體,再吐出,振動食管壁而發聲的方法,這種方法不需任何輔助工具,但其聲量較小,音調較低,每句話都必須間歇是其缺點。人工喉分機械和電子喉兩種,各有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