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西南部島群。位於日本九州與中國臺灣島之間,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佈列,綿亙逾1000公裡。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群島(以上屬鹿兒島縣)和沖繩群島、先島群島(屬沖繩縣),面積共約4600平方公裡。人口約135萬(1981)。群島東瀕太平洋,西臨東海,是扼控太平洋西部海域的戰略要地。

  琉球群島屬海嶺島嶼。地勢北部較高,有活火山;南部較低。多300~500米低山,最高點宮之浦嶽(在大隅諸島的屋久島)海拔1935米。岸岸線曲折,多港灣錨地。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北部21℃,中部22℃,南部23℃,年較差小。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7~9月多有臺風。琉球群島中,沖繩島最大,面積1200多平方公裡,呈南北狹長形;沖繩島東北部為丘陵地,地勢高峻,最高點海拔503米;西南部地勢低平,海岸線曲折,多港灣。沖繩縣首府那壩,為整個群島最大城市,系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及通信中心。琉球群島盛產甘蔗、甘薯、菠蘿和水稻等。工業以制糖、食品加工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服務於軍事基地的機械、水泥、石油化學等工業發展迅速。

  琉球古時為一獨立王國。明洪武五年(1372),太祖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球王始向中國朝廷進貢,繼受冊封,成為藩屬。1609年日本薩摩藩侯島津傢久率兵侵入,俘琉球王。此後,琉球王同時向中、日兩國朝貢。1872年,日廢琉球王國,設琉球藩。1879年,又廢藩置沖繩縣,吞並琉球。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5年6月,美軍攻占沖繩島,並以此為基地進攻日本本土。戰後,美軍在整個群島主要是在沖繩島修建和擴充軍事基地和設施,沖繩島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最大的軍事基地之一,遠東地區島嶼鎖鏈的重要一環。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抗美戰爭中,曾是美軍的重要戰略基地。1972年沖繩歸還日本後,美軍仍繼續使用島上基地和設施。軍事基地主要有那壩、白灘海軍基地和嘉手納、普天間空軍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