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對甘肅省蘭州地區國民黨軍進行的城市攻堅戰戰役。

  1949年7月扶眉戰役後,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以所屬的主力4個軍及新成立的騎兵軍共9萬餘人,退守蘭州、臨洮、靖遠、景泰地區,企圖依託蘭州周圍之有利地形和堅固工事,消耗人民解放軍的力量,爾後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馬鴻逵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的配合下,擊破人民解放軍的進攻;或在情況不利時退守西寧。

  蘭州為西北第二大城市,也是國民黨在西北的政治、軍事中心。該城三面環山,北依黃河,南山是全城的天然屏障,有多年修築的永備工事,堡壘密佈,溝渠縱橫,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守軍的防禦重點。其兵力部署是:以精銳部隊第82軍防守南山主陣地;以第29軍防守東崗鎮、七裡河地區;以第91、第120軍位於蘭州到景泰的黃河北岸,與靖遠的馬鴻逵部第81軍銜接;以騎兵軍控制臨洮、洮沙地區。以上各軍統由蘭州前線司令官馬繼援指揮。

  8月4日,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按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向全國進軍的戰略部署,發出攻取蘭州、西寧的作戰命令,決心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殲滅馬步芳部。其部署是:以第18兵團(欠第62軍)及第7軍留置寶雞、天水地區,繼續鉗制胡宗南部,保障主攻部隊翼側安全及後方交通;以第19兵團之第64軍進至固原、海原地區鉗制馬鴻逵部,使其不能出援蘭州;以第1兵團(欠第7軍)附第62軍經隴西、渭源攻取臨洮,渡過洮河,解放臨夏、循化,爾後北渡黃河,直取西寧,截斷馬步芳部主力撤向青海的退路,並隨時準備參加蘭州城區作戰;以第2兵團、第19兵團(欠第64軍)主力共5個軍近15萬人,沿西(安)蘭(州)公路分南北兩路西進,圍殲馬步芳部主力於蘭州地區。

蘭州戰役

  8月10日前後,第一野戰軍各兵團自隴東地區開始向蘭州、西寧攻擊前進。16日,第19兵團攻占定西;第2兵團攻占榆中;第1兵團攻占臨洮。20日,第1兵團主力西渡洮河,直取臨夏,並向西寧進軍。同日,第2、第19兵團進至蘭州外圍。21日,攻城部隊向南山的狗娃山、沈傢嶺、營盤嶺、馬傢山等陣地發起攻擊,激戰竟日,進展緩慢,初戰受阻。彭德懷司令員立即指示各部隊暫停攻擊,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戰法,調整部署。經3天的準備後,於8月25日晨對蘭州守軍再次發起進攻,激戰至黃昏,先後攻占狗娃山、沈傢嶺、營盤嶺、馬傢山等主要高地。馬繼援見蘭州難保,西寧吃緊,遂令全線撤退。第一野戰軍主力乘勝追擊,搶占瞭黃河大橋,至8月26日午,守軍除少數潰逃外,全部被殲,解放蘭州,殲馬步芳部主力2.7萬人。與此同時,擔任鉗制任務的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在寶雞、西和地區擊退瞭胡宗南部的進攻,保證瞭蘭州戰役翼側安全;第1兵團主力渡過黃河後,於9月5日解放西寧。

  歷時25天的蘭州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2萬餘人(含隴東追擊殲敵數),推翻瞭馬步芳傢族在青海、甘南數十年的封建統治,為人民解放軍進軍寧夏、新疆和全部解放西北奠定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