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遼重熙十三年,1044),西夏軍在賀蘭山北地區擊破遼軍進攻的反擊戰。

  西夏自元昊稱帝後,日益強盛,由附遼(時複稱契丹)抗宋發展至與遼、宋抗衡,招納遼西南境內的黨項、呆兒諸族部落,並出兵支援他們抗拒遼軍。遼興宗耶律宗真遂決意進擊西夏。重熙十三年九月,遼軍會集於九十九泉(今內蒙古卓資北)。十月初,宗真親領騎兵10萬渡黃河至金肅城(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分兵三路向西夏進攻:北院樞密使蕭惠率主力6萬出出北路,進兵賀蘭山北;皇太弟耶律重元率兵7000出南路策應;中路由東京留守蕭孝友統領,隨護宗真行營。面對遼軍大舉進攻,元昊將主力左廂軍秘密部署在賀蘭山北,以逸待勞,伺機破敵;另以部分兵力在河套地區鉗制疲敝遼軍,創造戰機。

  遼軍西入夏境400裡未遇抵抗,遂在得勝寺附近設營待機,其北路軍的前鋒兵力在賀蘭山北與夏左廂軍接戰。元昊見遼後續兵力不斷增多,一面據險抵抗,一面偽裝求和,示弱以驕縱遼軍。為瞭拖延時間,消耗遼軍糧秣,夏軍先後三次撤退,共約百裡,每次撤退盡燒戰地牧草。十月二十四,遼軍跟蹤夏軍進至河曲,糧草已消耗殆盡。蕭惠為求速勝,連夜發起進攻。元昊卻已在河西設置拒馬,部署兵力,做好瞭準備。次日晨兩軍接戰,夏軍稍退。蕭惠以先鋒及右翼軍包圍夏軍,被元昊所率之千餘騎擊破。適風沙迷目,遼軍陣亂,元昊乘勢揮軍大舉反擊。遼軍大潰,人馬踐踏,死傷慘重。夏軍乘勝又攻破得勝寺附近遼營,擒駙馬都尉蕭胡覩等近臣數十人。宗真倉皇逃遁,收集餘部撤回雲州(今山西大同)。

  此戰是一次大規模的騎兵攻防戰。夏軍抓住遼騎兵遠征、不宜久戰的弱點,誘其深入,待遼軍馬饑士疲,陷入困境時,以決定性的反擊一戰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