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於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的反擊戰。

  這次戰役是緊接第四次戰役之後進行的。在第四次戰役中,“聯合國軍”一面從正面進攻,一面進行從中朝人民軍隊側後登陸的準備,企圖以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將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線。中朝人民軍隊為瞭粉碎“聯合國軍”的企圖,奪回戰爭主動權,則一面積極進行防禦作戰,一面加緊進行反擊作戰的準備。1951年4月下下旬,中國人民志願軍後續兵團第19和第3兵團已先後入朝完成集結,中朝人民軍隊已將“聯合國軍”14個師又3個旅阻止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遂決定集中12個軍和4個炮兵師的兵力,組成左、中、右3個突擊集團,於22日在西線發起戰役反擊。在作戰指導上,以一部兵力從金化至加平方向打開戰役缺口,將“聯合國軍”東西割裂;集中主力進行正面突破,兩翼迂回,各個分割殲滅西線之敵;另以一部兵力鉗制東線之敵。

  22日黃昏戰役發起,中朝人民軍隊迅速突破瞭“聯合國軍”西線防禦陣地,殲敵一部,並隨即向縱深發展進攻。左翼集團發展迅速,其1個軍於24日突入“聯合國軍”防禦縱深30餘公裡,並殲滅美軍第24師和韓國軍第6師各一部,前出到加平以北地區,勝利地完成割裂任務。25日,西線“聯合國軍”在翼側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一面繼續組織抵抗,一面將主力後撤,企圖在議政府至春川線建立新的防線。中朝人民軍隊繼續向縱深突擊,右翼突擊集團在法院裡、七峰山地區殲滅韓國軍第1師、英軍第29旅各一部共4000餘人;中央突擊集團在哨城裡地區殲滅美軍第3師一部;左翼突擊集團在機山裡追殲美軍第24師一部,粉碎瞭“聯合國軍”建立新防線的企圖。在中朝人民軍隊的連續打擊下,“聯合國軍”於28日撤至漢城(今首爾)及昭陽江以南地區重新組織防禦。中朝人民軍隊遂於29日結束西線的進攻。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位於東部戰線的中朝人民軍隊,也先後向麟蹄以北之韓國軍第5和第3師發起進攻,並殲其一部,積極地配合瞭西線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

  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後,“聯合國軍”為查明中朝人民軍隊的動向,破壞中朝人民軍隊新的進攻準備,從4月30日起,以部分兵力實施反攻。5月8日,西線“聯合國軍”先後進占高陽、議政府、禾也山、大龍山地區;東線之韓國軍進至於論裡、麟蹄、龍浦裡地區,翼側暴露,態勢突出。

  中朝人民軍隊決心集中9個軍的兵力,以殲滅東部戰線突入縣裡地區之韓國軍為目標,發起第二階段作戰。5月上中旬,以一部兵力對西線之敵實施佯攻,掩護主力東移。16日黃昏,采取正面突破、雙層迂回、多路滲透的戰術,在東線發起反擊,直插縣裡以南的美山裡、芳臺山。17日上午,在於論裡、上南裡地區將韓國軍第5和第7師擊潰,殲其5個營,並將韓國軍第3和第9師包圍在縣裡地區,20日將其大部殲滅,繳獲瞭全部重裝備。與此同時,中朝人民軍隊以一部兵力向南發展進攻,占領束沙裡、皮木亭一線。此時,美軍第3師已由西線東調,進至豐巖裡、下珍富裡地區,堵塞瞭戰役缺口;韓國軍第8師由大田北調至堤川、平昌地區,建立瞭縱深防禦。於是,中朝人民軍隊於21日停止進攻,結束瞭第二階段的作戰。在東線作戰的同時,位於西線的中朝人民軍隊也積極向高陽至加平線之敵發起進攻,並殲其一部,有力地鉗制瞭西線之“聯合國軍”主力,保障瞭東線反擊作戰的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圍殲縣裡之南朝鮮軍

  5月23日,中朝人民軍隊為進行休整補充,開始向三八線轉移。“聯合國軍”乘機以13個師的兵力分路以坦克、摩托化步兵、炮兵組成的“特遣隊”為先導進行反撲。中朝人民軍隊一度處於被動,志願軍1個師由於部署和指揮不周,遭受重大損失。為取得主動,中朝人民軍隊隨即展開8個軍進行阻擊。“聯合國軍”在遭到嚴重損失以後,被迫於6月上旬停止在三八線附近地區,轉入防禦。至此,第五次戰役勝利結束。

  這次戰役,中朝人民軍隊連續奮戰50天,粉碎瞭“聯合國軍”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的計劃,取得殲滅“聯合國軍”8.2萬餘人的重大勝利。此後,戰爭雙方轉入戰略對峙。在中朝人民軍隊連續打擊下,美國統治集團被迫於7月接受停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