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空軍抗擊敵方登陸的特殊類型防禦作戰訓練。它屬於戰役訓練範疇。包括海岸防禦訓練、海上作戰訓練和空中作戰訓練。

  抗登陸作戰訓練的主要特點是:參加的軍種、兵種多,包括陸、海、空軍各個兵種,各種專業和勤務保障部隊;訓練內容複雜,有陸戰、海戰、空戰和特種作戰的訓練;訓練地域、海域和空域廣闊,許多訓練課題的實施,受到潮汐和氣象條件的影響。這些特點增加瞭訓練的複雜性。

  抗登陸作戰訓練,由方面面軍或集團軍組織。一般采取戰役領率機關演習和領率機關帶實兵演習的方法實施。訓練的主要內容有:反敵火力突襲,爭奪制空權、制海權,打擊集結、裝載上船和航渡之敵,對展開、換乘和編波沖擊之敵實施突擊,殲滅上陸和著陸之敵。各軍種、兵種圍繞上述訓練內容,結合自己的任務,各有側重地組織訓練。海軍重點進行爭奪制海權、打擊敵警戒艦艇、向登陸船隊實施突擊的訓練;空軍主要進行爭奪制空權,對海上和灘頭目標實施突擊的訓練;陸軍著重進行阻止敵登陸和殲滅上陸、著陸之敵的訓練。抗登陸作戰訓練,強調在統一的計劃指導下,先由各軍種、兵種進行分練,爾後進行諸軍種、兵種的合練,並搞好氣象保障(見軍事氣象保障)和其他訓練保障。

  中國明朝的抗倭作戰訓練,已具有抗登陸作戰訓練的性質。抗倭名將戚繼光在總結以往作戰和訓練經驗的基礎上撰寫的《紀效新書》,系統地論述瞭抗倭作戰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當時操練已有步兵、騎兵、水師和專職守哨參加。清道光二十年(1840),兩廣總督林則徐為抵禦帝國主義從海上入侵,在廣東虎門地區組織的訓練,其抗登陸作戰訓練的性質更加明顯,主要標志是,有要塞式的海岸防禦訓練,戰船的海上操練,以及岸炮和水師的配合訓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把現代條件下的抗登陸作戰訓練作為軍事訓練的重要課題,沿海地區的陸、海、空軍部隊,采取不同的形式組織瞭不同規模的抗登陸作戰訓練和演習。

  由於快速登陸與著陸工具的出現和發展,過去認為不能登陸的海岸,亦有實施登陸的可能。特別是在導彈、核武器條件下,登陸與抗登陸的作戰將更趨劇烈。因而,提高部隊的生存能力,加強快速機動,對付快速登陸與著陸工具,將成為抗登陸作戰訓練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