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在朝鮮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第三次戰役的打擊下,丟失漢城(今首爾),敗退至三七線附近地區,內部矛盾加劇。為瞭挽回其失敗的影響,緩和內部矛盾,稍事整頓,即乘中朝人民軍隊轉入休整之際,集中16個師另3個旅、1個空降團和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共23萬餘人,發起新的進攻,企圖重占漢城,將中朝人民軍隊壓回到三八線以北北地區。這次進攻,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官M.B.李奇微統一指揮,采取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戰法,以其主力置於西線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在東線實施輔助突擊。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1951年1月15日,“聯合國軍”以一部兵力開始進行試探性進攻。此時,中朝人民軍隊主力正在漢城以北之議政府、加平、金化地區休整,志願軍後續兵團尚未入朝。25日,西線“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集中6個師又3個旅,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的支援下,由水原至驪州地段首先發起進攻。隨後,東線“聯合國軍”於31日以韓國軍為主,集中8個師由原州、武陵地段分向砥平裡、橫城、春川方向發起進攻。為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集結,大量殺傷敵人有生力量,中朝人民軍隊決定以志願軍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組成西集團,在西線抗擊敵人主要進攻集團;以志願軍4個軍組成中央集團,以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組成東集團,在東線尋敵弱點,實施反擊。

  西線,丘陵、平原交錯,又時值嚴冬,江河封凍,便於機械化部隊行動,而不便防守。位於該線防禦的中朝人民軍隊西集團,在地形不利,兵力和裝備處於劣勢,部隊沒有休整的情況下,依托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抗擊“聯合國軍”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支援下的兇猛進攻,戰鬥異常激烈。至2月7日,將進攻之敵阻止在漢江以南的內飛山、文衡山、武甲山、楊子山一線,使“聯合國軍”14晝夜隻前進18公裡,並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這時,漢江已開始解凍,漢江以南作戰地幅狹小。西集團為避免背水作戰,於當日夜晚,將漢江西段2個軍的主力撤至漢江北岸組織防禦,而留一部兵力堅守南岸橋頭陣地;將在漢江東段擔任防禦的1個軍仍留於漢江以南堅守原陣地,以繼續鉗制敵人主要進攻集團保證東線反擊作戰的順利進行。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漢江南岸地區與敵人激戰

  此時,在東線進攻的“聯合國軍”,已進至砥平裡、橫城一線,並繼續向北進攻。2月9日,韓國軍第8和第5兩師突進至橫城以北約10公裡,態勢突出,翼側暴露。中朝人民軍隊決心乘此有利時機,采取正面突破、兩翼迂回的戰法,殲滅該敵。

  2月11日17時,中朝人民軍隊向橫城以北之敵發起反擊。中央集團經一晝夜激戰,將韓國軍第8師3個團、美軍第2師1個營和4個炮兵營殲滅。隨後,以一部兵力向砥平裡之敵發起進攻,另一部兵力向原州方向發展。東集團在突破後,於前進中殲滅韓國軍第3和第5師各一部,13日前出到橫城東南地區,並繼續向平昌、寧越方向發展。至15日,中央集團攻砥平裡未克,而敵援兵已到,原州地區之敵也已集中,中朝人民軍隊鑒於繼續殲敵時機已失,遂停止進攻。

  中朝人民軍隊停止進攻後,“聯合國軍”隨即繼續北犯。於是,中朝人民軍隊決心采取運動防禦,用空間換取時間,以掩護後續兵團集結,改善交通運輸,囤積作戰物資,待敵深入後再舉行反擊。

  2月17日,中朝人民軍隊決定在全線轉入運動防禦。第1梯隊展開8個軍,第2梯隊展開3個軍另1個師。為瞭保存有生力量,大量殺傷敵人,采取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組織前重後輕的戰術原則,實施瞭寬正面、大縱深的節節抗擊。

  3月7日,“聯合國軍”集中14個師、3個旅和2個團,在大量飛機、坦克、炮兵的支援下,開始在整個戰線發動猛烈的進攻。中朝人民軍隊在糧彈缺乏、極度疲勞的情況下節節阻擊,大量地殺傷敵人。為瞭保持主動,於14日主動撤離漢城。隨後又主動地逐步轉移至三八線以北附近地區,堅決阻敵前進。至4月21日,將“聯合國軍”阻止在開城、漣川、華川、桿城一線,迫使其基本上停止瞭進攻,第四次戰役遂告結束。

  這次戰役,中朝人民軍隊奮戰87天,共殲“聯合國軍”7.8萬餘人,使敵人平均每天付出900餘人傷亡的代價,才前進1.3公裡,從而為自己贏得瞭時間,掩護瞭後續兵團的集結,給爾後作戰創造瞭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