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中國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軍事傢、政治傢。字國瑞,濠州(今安徽鳳陽)人。貧苦農民出身,少時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參加郭子興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英勇善戰,被郭招為婿。十五年,郭死後,朱元璋統領其軍,渡長江江,克太平(今安徽當塗)、溧陽(今屬江蘇)等地。次年,敗元軍,占集慶(今南京),改名應天,並以此為中心建立根據地。諸將擁他為吳國公。之後,他采納儒士朱升“高築墻,廣積糧,緩稱王”(《明史·朱升傳》)的建議,逐步壯大實力。十七年起,乘北方紅巾軍與元軍主力激戰之際,揮師殲滅江南元軍。繼而同陳友諒、張士誠兩大勢力交鋒。他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力量先攻陳、後攻張。二十三年,在鄱陽湖之戰中,消滅瞭威脅最大的陳友諒軍,然後移兵東向,於二十七年又消滅張士誠軍,從而占領瞭長江中下遊地區。同年十月,決意北上滅元,制定瞭先取山東、旋師河南、斷其羽翼,然後進兵元都的作戰方略,命大將軍徐達率師北征。次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即帝位,國號明,年號洪武,建都應天。五月,親臨汴梁(今開封)督戰。八月,明軍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隨後,發兵滅夏蜀,取雲南,平遼東,逐步統一瞭全國。洪武三十一年(1398)病逝。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治軍嚴明,持重用兵。註重招納謀士,廣采眾議,運籌帷幄,決勝千裡。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始終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他的軍事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