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射程在8000公裡以上的導彈。由於各國所處地理位置和作戰物件不同,對洲際導彈的射程規定也不一致。它分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兩類,是戰略核武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1957年8月,蘇聯首次試射成功第一枚SS-6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約為8000公裡。同年,美國研製成功射程為8000公裡的“鯊蛇”洲際巡航導彈,因性能較差,停止發展,而加緊研製射程達10000公裡的“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於1959年開始裝備部隊。此後,洲際彈彈道導彈得到迅速發展。到70年代,出現瞭潛地洲際導彈。陸基洲際導彈幾經更新換代,戰術技術性能也大大提高,命中精度(圓公算偏差)從數公裡提高到幾百米;射程可達一萬餘公裡;采取瞭抗核加固措施;發展瞭集束式多彈頭和分導式多彈頭,提高瞭突防和摧毀目標的能力。

  洲際彈道導彈通常采用多級液體或固體火箭發動機,采用慣性制導或復合制導,攜帶核裝藥單彈頭或多彈頭(集束式或分導式)。它具有推力大,飛行速度快,射程遠,命中精度高,殺傷破壞威力大等優點。但多數存在體積大、笨重和不便機動等弱點。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一般配置在地下發射井內,采用自力發射(熱發射)或外力發射(冷發射)方式。潛地洲際彈道導彈,配置在核動力潛艇上,從水下發射。美國現役洲際彈道導彈有“民兵”陸基洲際導彈和“三叉戟”潛地洲際導彈等數種型號;蘇聯則裝備有SS-13、SS-19陸基洲際導彈和SS-N-18潛地洲際導彈等10餘種型號(見戰略導彈)。中國已擁有自己的洲際導彈。

  洲際導彈總的發展趨勢是:在改進和完善大型導彈的同時,註意發展小型、機動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增大潛地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研制新型洲際巡航導彈,采用機動式彈頭,進一步提高導彈的精度、生存能力、突防和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