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產獲利能力評估資產價格的方法。資產價格本來是以價值為基礎,由生產或再生產該資產所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但是,整體資產或某些單項資產的運用,其目的就在於獲取利潤,因而獲利能力的大小就成為衡量資產價格的基本尺度。在中國,由於國有資產經營者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因而有必要在特定條件下根據獲利能力的大小來評估資產的價格。

  理論方法和基本步驟 按收益法評估資產產價格,要求將收益本金比,即根據適用資本金報酬率估計既定收益所需投入的資本金數,俗稱“按利求本”。其理論模型是:

  收益法有兩大基本步驟,即:①評估預期收益;②分析確定適用資本金報酬率。

  收益額的確定 收益額有三種口徑:①所得稅後凈利潤,它是投資者的凈所得。選取同口徑的資本金報酬率求本,評估值是凈投資即扣除負債後的凈資產。②稅前利潤加上利息,它是包括間接投資在內的總投資的毛所得。選取同口徑的資本金報酬率求本,評估值為總投資。③凈現金流量,即在稅後利潤的基礎上加上折舊並扣除凈追加投資的餘額。它實際是動態計量凈收益,更接近實際。選取同口徑的資本金報酬率求本,得出所有者的凈投資即凈資產。

  資本金報酬率的分析選擇 在西方國傢,資本平均利潤率規律強制地發揮作用,在評估實務中一般采用無風險利率(如國債利率),再根據不同行業的風險系數考慮加成因素,綜合確定資本金報酬率。同時也要考慮委托方對投資報酬率的預期。在中國的具體國情條件下,對於不同的評估目的、不同的當事人、不同的行業,需要采用特定的資本金報酬率。評估國有資產收益現值適用的資本金報酬率由國傢有關法規作出原則規定,並由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加以具體化運用。

  收益現值評估的主要方法 ①年金法。在生產經營和年收益額比較穩定時,可以用年平均收益額直接本金比,計算公式為:

②有限年度折現加永續年金法。這是在資產收益額變動較大時經常采用的方法,公式是:

式中 V是資產收益現值, i是未來的某一年度, M i是第 i年的收益額, 是第 n年後的年金, r是適用資本金報酬率(也可稱為折現率)。一般選擇前5年的收益逐年折現,從第6年起則按預期平均收益額一次折現。

  收益法的應用 收益法一般應用於整體資產評估。但是,當收益現值低於變化價格或清算價格時,就要用後者替代。此外,因轉讓、投資等需要對無形資產、房地產、資源性資產等進行評估,也適用收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