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土地改革過程中提出的總的方針。即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它是在土地改革的長期鬥爭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集體創造而由毛澤東加以概括的。

  土地改革總路線的內容,包括土地改革的階級路線、鬥爭策略和要達到的目的。“依靠貧農”(包括雇農)、“團結中農”、“消滅封建剝削制度”,解決瞭依靠物件、團結物件、打擊物件的問題。“消滅封建剝剝削制度”,是指消滅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的封建制經濟(主要是沒收其出租和管公堂的土地,廢除其高利貸),而不是在人身上加以消滅。“有步驟、有分別”,是說明鬥爭的策略。“有步驟”,是指必須依據環境許可的情況、農民群眾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以及幹部力量的強弱等三個條件,區分老解放區、半老解放區、新解放區(其中又須分別鞏固區和遊擊區),決定發動鬥爭的策略。“有分別”,是指必須區分地主和富農,區分地主中的大、中、小,區分地主、富農中的惡霸分子和非惡霸分子,在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原則下,給予不同的待遇。“發展農業生產”,是指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

  上述階級路線、鬥爭策略和要達到的目的三方面內容是不可分割的,形成瞭完整的土地改革的指導思想。它體現瞭農民的根本利益,是制訂當時農村各項具體政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