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1939年冬和幾個人合寫的著作。概要地論述瞭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革命隊伍迅速發展和壯大。為瞭加強對廣大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全國人民的教育,毛澤東等撰寫瞭這部著作。這部著作原計劃由中國社會、中國革命、黨的建設三章組成。第一章是經毛澤東修改的;第二章是毛澤東本人寫的;第三章承擔寫作的人沒有完稿。因此,本書發表時,隻包括前兩章。

  毛澤東分析和論述述瞭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後指出,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社會性質發生瞭根本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使延續3000年左右的封建社會解體,促進瞭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它們又利用一切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壓迫手段,殘酷地統治中國,把一個封建社會的中國變成瞭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這就是中國的特殊國情,是解決一切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根據。中國封建地主階級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社會基礎,因此,現階段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既為帝國主義服務,又和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來是中國的革命的對象。但他們是分屬於幾個帝國主義國傢的,因而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於資本主義國傢間的矛盾,其中一部分(主要是親日派)成為敵人,另一部分被迫參加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線。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革命的領導階級,它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具有組織性紀律性、不占有生產資料,身受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三重的壓迫。因此,他們在革命鬥爭中最堅決、徹底,沒有改良主義的經濟基礎。同時,中國的無產階級具有和農民的天然聯系,便於和農民結成聯盟。中農和貧農的經濟地位,決定瞭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可靠同盟軍;城市小資產階級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壓迫,日益走向破產和沒落,也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富農是農村的資產階級,中國的富農大多數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貸,所以帶有半封建性,但他們一般又參加勞動,因而在反帝鬥爭中能夠參加一份力量,在土地革命中也有可能保持中立。民族資產階級既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又不能完全斷絕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經濟上的聯系。這個階級的兩重性,使它能夠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的鬥爭。毛澤東指出,現階段中國革命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而是一種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和歷史上歐美各國的民主革命不同,它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實行幾個階級的聯合專政;在經濟上,要把帝國主義者在華的財產和漢奸反動派的資本收歸國傢經營,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所有,同時保存一般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也不廢除富農經濟。在這個革命階段,資本主義因素在發展,社會主義因素也在發展。隨著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全國政治勢力中比重的增長,民主共和國國營經濟和勞動人民合作經濟的壯大,加上有利的國際環境,就能夠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實現社會主義。因此,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