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式批準的國傢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預算年度)收入和支出的計畫。在批準前稱預算草案。通常講預算是指國傢預算。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各級政權和各個行政單位、事業單位等的預算,則是國傢預算的組成部分。

  國傢預算 這一預算制度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是和立憲政治的發展相聯繫的。在封建制國傢裏,君主對財政收支有支配全權,皇室經費和國傢經費沒有嚴格區分。隨著資本主義的誕生,新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參與政治時,第一步是要求監督和控制財政,政府征稅、借款和支出經費,要得到議會中資產階級代表的同意。審查和通過預算是立憲國傢議會權力的表現。政府采取的財政政策以及財政收入和支出計劃,要在預算中列明,經過議會審議通過,完成立法程序,然後才能執行。

  社會主義國傢預算也須經人民代表組成的國傢權力機關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傢預算要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由國務院執行;地方預算須經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由地方人民政府執行。國傢預算收支反映著整個國傢的政策,規定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

  預算修正和追加(追減)預算 預算通過之後,如果要進行變動,可以向通過預算的國傢權力機構提出預算修正法案。但由於預算修正意味著否定原預算,代之以修正的新預算,所以一般是采用追加(追減)預算的辦法,增加(減少)原來核定的預算收入或支出,從而可以不改編原已批準的預算,而又適應新的情況作必要的變動。

  決算 反映年度預算執行結果的報告文件。決算同預算相對應,有國傢決算和地方決算。通過編制和審查國傢決算,可以檢查國傢關於財政經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制度的貫徹執行情況,檢查預算執行結果和總結預算管理工作的經驗。在中國,國傢決算與國傢預算一樣,也要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審查批準。

  性質和作用 國傢預算的性質和作用,由國傢的性質和職能所決定。資本主義國傢預算是資產階級政府對一部分國民收入進行的再分配,預算收入主要來自各階層人民繳納的稅收,預算支出主要用於軍政費用。它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手段。

  社會主義國傢預算作為國傢的基本財政計劃,是國傢為瞭實現政治經濟任務,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一部分國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國傢經濟政策的反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要求有統一的國民經濟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對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綜合平衡,從而決定瞭國傢有計劃組織預算收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高速度地發展,為預算開辟瞭廣闊的財源,保證瞭收支計劃的順利實現。中國的預算收入,雖然也主要采取稅收形式,但各項稅收主要是由社會主義經濟繳納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內部積累。中國的預算支出,主要用於社會主義建設。節減軍政費用,騰出資金用於經濟建設和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以及社會福利事業,是中國安排預算資金支出的一貫方針。

  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有一級政權就有一級政權的預算。例如,美國有聯邦預算和州預算、市預算,日本有中央預算和都、道、府、郡、縣、市的預算。各級政權預算管理的權限大體和各級政權的事權相適應。

  中國的預算管理同政權結構相適應,有中央、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自治州、自治縣)三級,綜合反映、統籌安排和管理本級預算的收支。但是,建國以來中央與地方預算管理權限的劃分則幾經變動,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①實行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辦法,一切收支項目、收支辦法、開支標準,都由中央統一制定;一切財政收支都要納入國傢預算;預算權限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組織的主要預算收入都統一上交中央,地方的支出統一由中央撥付,地方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不發生聯系。地方名為一級預算,實際權限很小。這樣做可以使財力高度集中。在建國初期及60年代財政困難時期采行這種辦法。②在地方預算收入和支出由中央統一核定的基礎上,地方超額完成預算收入任務可以分成,地方預算支出有節餘留給地方安排使用,使地方有一定的機動財力,調動瞭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在1980年前的大部分時間裡基本實行這種辦法。③劃分中央預算收入和地方預算收入來源,各級預算按照本級的收入自主安排自己的支出,收支掛鉤,從而使地方預算真正成為一級預算,使財權和事權相適應,調動瞭各級地方政府廣辟財源、當傢理財的積極性。從1980年起實行這種預算管理體制。

  由於中國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地區財力充裕,有的地區財力不足,因此中央預算對地方預算、上級地方預算對下級地方預算要進行調劑。預算調劑的方法是:①補助金。即上級預算撥給下級預算一定數額的資金以彌補預算收支差額。②收入比例分成或收入共享。即下級預算負責組織實現的收入,要和上級預算比例分成、共同享用。通過預算調劑,保證各級預算的收支平衡,促進生產力的合理配置和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

  全額預算和差額預算 在中國,行政和事業單位的單位預算管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全額預算,即單位預算的全部開支由國傢預算撥付。行政機關和沒有業務收入或收入很少的事業單位如科研單位、學校等采用這種方法。另一種是差額預算,即單位預算以自己的收入抵補自己支出的一部或全部,按收支差額列入國傢預算。有經常性業務收入的事業單位,如醫院、劇團等適用這種管理方法。其具體執行中有三種不同的形式:①定額補助。財政機關根據事業單位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核定收支差額,以後不論情況發生什麼變化,都按年初核定的定額由預算撥款補助,自求平衡,節約歸己,超支不補。②定項補助。即財政機關根據單位收支的安排情況,對支出中的一項或幾項由預算撥款補助,其餘支出由其自己的收入抵補。③差額補助。即財政機關根據單位收支情況,年初核定收支差額由預算撥款補助,年終結餘繳回預算。

  預算外資金 在中國,指不納入國傢預算,由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使用的財政資金。大多有專門的收入來源和特定的支出用途,便於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根據收入狀況確定事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因地因事制宜。

  中國原來實行財政和財力高度集中的財政管理體制,預算外資金為數甚微。1980年後,隨著財權的適當分散,預算外資金日益增多。1984年,預算外資金大約相當於預算資金的80%,已經成為發展各項事業的重要資金來源。其內容主要包括:①地方財政機關掌握使用的自籌資金,如工商稅附加、農業稅牧業稅附加、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等。②部門、企業單位管理使用的各種專項基金,如為維持簡單再生產由部門、企業掌管使用的固定資產折舊基金、礦山簡單再生產維護費、油田維護費、鹽田維護費、育林基金;由企業稅後留利形成的企業生產發展基金、企業獎勵基金、企業福利基金、後備基金等。③事業單位自收自支和以收抵支未納入預算管理的各項資金,如養路費、公產房租收入、園林收入、中小學學雜費收入、學校勞動收入、環保部門收取的排污費等。④各級機關團體自收自支的零星雜項資金,如房租收入、社會福利收入等。

  預算外資金是國傢預算資金的補充財力。國傢通過綜合財政計劃,對預算資金和預算外資金綜合平衡、統籌安排,引導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合理地加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