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論述抗日戰爭初期的戰爭形勢、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步驟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著作。最初發表在1940年1月《中國文化》雜誌創刊號上。

  《新民主主義論》共分15節,其中與經濟理論有密切關係的,是中國革命步驟和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內容。

  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毛澤東指出:中國是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它決定瞭中國革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在國際上從1914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傢後,已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在國內從1919年“五四”運動後,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不是資產階級,而是無產階級瞭。所以這種革命已屬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這種革命的勝利,要建立的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是新民主主義的。

抗日報據地出版的單行本

  新民主主義經濟 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經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在這種共和國內,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國傢所有。實行“節制資本”,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這個共和國並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並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後的緣故。

  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還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現“耕者有其田”,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在這個階段上一般地還不是建立社會主義的農業,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所發展起來的合作經濟,也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農村中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

  以國營經濟作為領導力量,有合作經濟,同時還存在著中、小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多種經濟成份同時存在,這樣的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