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消費過程中,使用一定數量和品質的消費資料(包括勞務)與所取得的消費成果之間的對比關係。是消費資料的利用成果,也是消費基金的利用效果。用公式表示就是:

  消費效果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察:①人們消費一定數量和品質的消費資料與提高人們消費水準的的關系;②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與增進消費者身心健康,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關系;③在消費質量提高的前提下,降低為消費服務的消耗。

  消費效果首先分為宏觀消費效果和微觀消費效果。前者是從整個社會角度考察的消費效果,是整個社會全部消費資料的消費與所取得的消費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後者是從勞動者個人或傢庭的角度考察的消費效果,是個人或傢庭的消費資料的消費與所取得的成果之間的對比關系。前者以後者為基礎,後者要服從於前者。在社會主義社會,這二者基本是統一的,但也存在矛盾。即微觀消費效果好,宏觀消費效果不一定好(如利用大面積農業用地建築私人住宅)。宏觀消費效果和微觀消費效果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國傢進行自覺地調節,求得二者的統一,並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條件下微觀消費效果和宏觀消費效果脫節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

  此外,從使用一定的消費資料與所取得的成果之間的密切程度看,消費效果還可以分為直接消費效果和間接消費效果;從使用一定的消費資料到所取得的成果的時間方面看,消費效果還可分為當前消費效果和長遠消費效果。

  提高消費效果的途徑很多。如提高消費資料的有效利用率,建立合理的消費結構,改善消費方式、實現傢務勞動社會化,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以及對消費進行正確的指導,培養消費者健康的消費心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