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消費領域和消費過程中的節約、效益,以及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下列各種含義的總稱:

  ①指人們所獲得的消費實惠。即以數量多、品質好、價格低的消費資料和方便、周到的服務,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一定的消費支出下取得消費效果的最大化,即取得最多的消費實惠與最高的生活品質,或在實現一定的消費效果的過程中盡力取得消費支出的最小化。

  ②指消費的內部關係。即人們在消費方面和消費過程中的相互互關系。人們在消費領域的不同利益,形成經濟生活中的消費關系,它包括集體消費與個人消費之間的關系,消費者與銷售者之間的關系,城鎮職工與農民之間的關系,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富裕戶與困難戶之間的關系,等等。

  ③指消費與外部的關系。即社會再生產中,消費與生產、分配、交換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社會再生產中,任何環節出現循環障礙,都會延緩或堵塞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轉。消費是生產、分配、交換運轉的終點,消費的數量、質量、效果直接取決於前列環節的活動和結果,但作為終點的消費在下一循環中又是前列環節的先導並決定著生產、分配和交換。它通過消費實踐的檢驗,作出效果評價,向再生產傳遞調整與改善的信息,使前列環節在新循環中更加合理化、更富有滿足需求的效率。因而,消費既是生產、分配與交換的條件(提供勞動者),又是各環節運動的目的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