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消費過程中自然因素之間、人們相互之間以及人們與自然之間發生的關係的總稱。

  生活消費過程既是人們同消費物件發生關係的自然過程(例如人通過吃喝滿足肌體的生理需要),又是人們之間發生一定的社會關係的社會過程。在這個雙重性質的消費過程中,必然發生三種消費關係:①自然消費關係。即消費中的各種自然因素之間的關係,如食品營養成份與壽命、健康之間的關係。②社會消費關係。即消費中的社會因素之間的關係。如個人消費與社會集體消費的關係。③③自然社會消費關系。即消費中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之間的關系,如消費者與環境的關系。自然消費關系由有關的自然科學學科研究;社會消費關系和自然社會消費關系,則是消費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同時也要結合消費關系的自然屬性,從自然過程和社會過程的聯系上進行考察)。

  具有社會屬性的消費關系中,經濟利益是根本的、主要的。它不但貫穿於生產、分配、交換之中,而且最終通過消費實現出來。在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組成的生產關系體系中,消費關系的內容相當廣泛。例如社會消費與個人消費的關系,消費者占有和支配消費對象的關系,職工和農民的消費關系,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消費關系,富裕戶與困難戶的消費關系,以及不同地區、年齡、性別、職業、宗教信仰等消費者之間的消費關系。除瞭上述這些橫斷面的消費關系外,還有涉及時間序列的當前消費與未來消費的關系,近期消費與長遠消費的關系,提前消費與延期消費的關系,以及反映這些關系的儲蓄、收入、價格與消費的關系等等。

  消費關系,除集中體現在經濟方面外,也還反映在意識形態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層建築方面。消費活動是人們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由於有不同的人生觀、幸福觀、價值觀,以及不同的消費方式、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等,就形成不同的消費關系。國傢和社會采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護消費者利益、指導消費者科學地進行消費時,就形成國傢和社會與消費者之間的法律關系、行政關系。在消費過程中,除瞭消耗物質產品外,還消耗精神產品,對這些精神產品的消費也反映著一種消費關系。

  消費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變化而變化,並受一定的上層建築的制約。社會主義的消費關系不同於資本主義的消費關系,社會主義各國的消費關系也不完全一樣,一國不同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消費關系。因此,消費關系是社會的、歷史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