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科學分析和全面估量當時經濟形勢基礎上採取的經濟工作方針。

  歷史背景 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經過廣大幹部和群眾的努力,國民經濟停滯、倒退的局面迅速扭轉,工農業生產得到瞭比較快的恢復。但是,在1977和1978兩年,由於對“四人幫”幹擾破壞的嚴重性估計不足,以及在經濟工作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還沒有得到全面清理,因此經濟建設中仍然存在著急急於求成的傾向,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和盲目擴大建設規模,使長期造成的經濟比例失調的狀況更加嚴重瞭。同時,經濟管理體制存在著許多缺陷,妨礙各方面積極性的發揮。相當多的企業管理落後,生產秩序不正常,在生產、建設、流通、分配等領域中都存在著不少混亂現象,嚴重影響經濟效益的提高。針對這些情況,中共中央於1979年4月正式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

  主要內容 調整,就是要堅決地、逐步地把各方面嚴重失調的比例關系基本上調整過來,使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

  改革,就是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適應發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商品經濟的要求,積極而又穩妥地改革經濟過度集中統一的、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整頓,就是要克服企業和事業單位管理中存在的混亂現象,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和科學的管理制度,實現良好的生產秩序和工作秩序。

  提高,就是要大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術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這一方針的提出,是糾正經濟建設中“左”的錯誤的結果,標志著中國經濟工作指導思想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轉折。針對當時在國民經濟中的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實際,這一方針的執行先以調整為中心,改革主要是在農村進行,在城市則在服從和服務於調整的前提下進行一些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革。隨著調整工作的深入和重大比例關系逐步趨於協調,到第六個五年計劃後期,改革越來越成為這一方針的中心環節,同時,改革的重點也開始由農村轉向城市,全面地向前推進。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發佈,是這一轉變的主要標志。在1979和1980年,以至整個第六個五年計劃(1981~1985)期間,為瞭貫徹執行這一方針,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陸續采取瞭一系列措施,主要是:

  ①加快發展農業、輕工業,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協調農輕重之間的比例關系。國傢在農村實行瞭多種形式的農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幅度提高瞭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增加糧食進口和減少一些地區的征購任務,並且因地制宜地調整瞭作物佈局和農業結構,這些都極大地調動瞭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促進瞭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1985年同1978年相比,糧食產量增長124.4%,棉花增長191.4%,油料增長302.5%。1979~1985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增長196.6%,平均每年增長10.1%,超過瞭1978年以前26年平均每年增長率的2倍多。與此同時,政府把發展工業消費品生產放在重要位置,在能源與原材料供應,運輸條件,投資和貸款分配,外匯使用等方面優先保證輕工業的需要,從而使輕工業獲得瞭較快發展。從1979年到1985年,輕工業生產平均每年遞增12.6%,許多市場緊缺商品的產量有瞭大幅度增加。重工業的服務方向和產品結構得到改進,直接為農業和輕工業服務的產品生產有瞭較快增長。整個重工業生產在調整初期有所下降,但於1981年就開始回升。到1985年,在工農業總產值中,農業、輕工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58.9%提高到65%,重工業比重由41.1%下降到35%,農輕重之間的比例關系得到瞭很大改善。

  ②調整國民收入的分配,改善消費和積累的比例關系。政府在采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通過擴大勞動就業、提高職工工資和普遍實行獎金制度等辦法,提高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從1979年到1985年,全國居民的消費水平由175元增加到407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瞭178%,平均每年增長8.6%。國傢用大量資金建設職工住宅,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有瞭不同程度的改善。在1979和1980兩年,由於在提高城鄉人民生活的同時,未能相應地壓縮基本建設投資和其他積累性開支,致使國傢財政連續出現大量赤字,部分商品的價格上漲,影響瞭經濟的穩定。1980年底中共中央提出進一步調整經濟的方針,采取果斷措施堅持壓縮基建規模,節減行政開支,從而迅速實現瞭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基本平衡。經過這些調整,長期過高的積累率逐步降低下來,1982年積累率由1978年的36.5%降到29%,以後幾年又逐步有所回升,但消費和積累的比例關系基本趨於協調。

  ③集中資金加強能源、交通等重點建設,大力節約能源消耗,努力改善燃料動力工業和其他工業之間、交通運輸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在嚴格控制基本建設總規模的前提下,國傢采取發行國庫券、征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開征建築稅等辦法,加強能源開發和交通建設,同時積極改進能源的分配和管理,開展節約能源的技術改造,降低單位產品和單位工業產值的能源消耗。從1979年到1985年,能源消費總量平均每年增長33.7%,而工業總產值增長瞭96.5%。這是一個很大的成績。由於能源和交通落後是長期積累起來的,這方面的建設需要較多的資金和較長的周期,節能技術改造要取得普遍明顯的成效也要有一個過程。因此能源、交通緊張將會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改變這種狀況還要作多方面的努力。

  ④積極而又穩步地改革經濟體制。農村實行的以傢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的廣泛改革和改進企業內部領導體制,取得瞭明顯的成績。城鎮在發展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擴大工商企業自主權,改進城鄉流通體制,發展社會主義商品市場和完善市場體系,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管理,改進勞動工資制度和發揮中心城市作用等方面,都進行瞭一些改革。盡管這些改革還是初步的,但對活躍經濟和提高經濟效益已經起瞭良好的作用,並為進一步改革積累瞭經驗。

  ⑤全面整頓企業,提高企業的素質。1979年以後,結合體制改革,企業整頓工作逐步展開。到1981年底,各地區、各部門在整頓企業領導班子、建立經濟責任制和培訓職工隊伍等方面已經收到一定成效,但工作發展極不平衡,整頓得好的企業是少數,多數企業處於中間狀態,有些企業管理還相當混亂。根據這種情況,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又決定再用兩三年時間分期分批地對所有國營企業進行全面整頓,包括整頓領導班子、職工隊伍、管理制度、勞動紀律、財經紀律、黨的作風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到1985年秋,列入整頓規劃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已完成瞭整頓任務,經濟效益有瞭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就整個來說,整頓企業、提高企業素質的任務還相當繁重,需要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效果 由於全國人民認真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中國國民經濟迅速扭轉瞭重大比例嚴重失調所造成的不穩定狀態,逐步走上瞭健康發展的軌道。到1985年底,第六個五年計劃規定的各項指標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出現瞭很好的形勢。當然,由於經濟生活中許多關系還沒有理順,必要的調整工作還要繼續深入去做,特別是要進一步積極穩妥地開展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以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