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是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價格變動與財政收支相互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兩者的關係主要表現在:

  ①財政收支平衡是保持物價總水準穩定的基礎。財政收支平衡,說明國傢掌握的集中化資金來源同對資金的需求、國傢掌握的產品同對產品的需求以及貨幣流通同商品流通是適應的,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正常,幣值和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市場物價穩定是財政收支、信貸收支、物資供需三者綜合平衡的反映。財政赤字引發通貨膨脹的根源在於用銀行增發票票子的辦法來彌補國傢財政虧空。由此引起信貸收支不平衡而被迫作財政性的貨幣發行,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過多引起幣值下跌和物價上漲。

  財政與物價的關系也可以較為松散。當國傢財政收支不平衡、出現較大赤字時,政府可以采取向居民借貸(即發行公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虧空,而不致導致市場物價的上漲。但是,向居民借貸超過限度也會引起通貨膨脹。

  ②國傢調整價格會影響財政收支。一般說來,提高價格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有些國傢的政府往往通過這種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但有時也會出現相反情況。價格變動的幅度取決於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企業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國傢財政的負擔能力。價格變動雖然不能直接增加或減少社會財富,卻能夠使純收入在各部門之間發生轉移,改變國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中國在1979和1980年大幅度提高瞭農產品收購價格,顯著地增加瞭農民收入,並刺激瞭農業生產的發展。但由於把國民收入增長額的絕大部分給瞭農民,國傢財政收入增長緩慢,難於滿足各方面對支出的增長需求,以致在上述兩年發生瞭較大的財政赤字。

  ③財政給予價格補貼可以維持零售價格的穩定。國傢有時規定某些工業品價格低於其生產成本,規定某些農副產品在國營商業的銷售價格低於向農民收購時的價格,由此發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國傢財政給予補貼。中國在1979~1990年多次調高糧食收購計劃價格,糧食銷售價格的穩定完全靠財政補貼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