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企業為生產一定品種和數量的商品所付出的各種費用的總和。包括反映勞動手段消耗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反映勞動對象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動力和輔助材料的費用,職工工資和附加費、運輸費用等專案。

  性質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範疇。社會主義企業作為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要以自己的收入抵償生產成本的各項支出,使再生產持續不斷地進行,並且要在抵償以後還能提供社會純收入,以滿足全社會的各種需要,,為此必須核算成本。社會主義企業成本的性質和資本主義企業成本根本不同,它不體現資本的剝削關系,而是體現社會主義互助合作關系。

  作用 主要有:①成本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技術水平、設備利用狀況、勞動生產率高低、原材料利用狀況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等。②成本高低是企業經營管理好壞的重要標志,也是進行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通過對成本項目的分解,進行經濟分析,可以發現本企業同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和薄弱環節,找出改進企業經營管理的途徑和趕超的目標。國傢安排生產佈局、分配投資、確定引進項目以及進行經濟調整,也要以成本高低作為重要依據。③成本是制定商品價格的基礎。不斷降低成本,才能降低商品價格。④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潤的重要途徑。商品價值是由c+v+m構成的,其中c+v部分是成本,m部分是利潤。在價格不變的條件下,成本越低則利潤越多。

  降低成本的途徑 ①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單位產品中的工資支出;②充分挖掘現有設備潛力,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中分攤的折舊費用;③節約原料、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開展原材料綜合利用,降低單位產品中的原材料費用;④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次品損失,合理儲備,加速資金周轉(見資金循環和周轉);⑤精簡機構,講究效率,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節約非生產性支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外部條件,在於合理組織社會生產,協調國民經濟中的重大比例,開展專業化協作和企業聯合,合理組織商品流通,消除薄弱環節。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內部動力,在於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隻有成本不斷地降低,才能做到以最小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