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會計與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對國民收入和社會資金流量進行核算與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它是企業及其他基層單位會計的發展,是生產社會化和管理社會化的產物。

  社會主義國傢 最早提出社會會計概念的是K.馬克思。列寧也曾多次強調建立社會主義全民核算和全民監督體系。馬克思、列寧關於建立社會會計的思想,反映瞭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客觀要求。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在列寧的宣導下,蘇維埃政政府建立開展經濟監督的工農檢查院,就是上述思想的一種體現。南斯拉夫為建立社會會計進行瞭具體的實踐。該國的社會會計是在經濟管理體制由集權向分權管理改革的背景下產生的。1959年,南斯拉夫首次頒佈《社會會計局法》,決定在國傢銀行內單設一個社會會計機構,後幾經變化,至1963年,該機構取得瞭獨立行使職能的權利。1976年,南斯拉夫聯邦議會通過瞭新的《社會會計局法》,規定全國社會會計局的任務是:控制社會資金的流量和流向,提供財務信息,從事審計工作,認可財務決算報告,向外資持有者提供財務資料。在中國,有一種觀點傾向於把社會會計視為一種經濟管理制度,認為這一制度可由全國性的會計事務管理系統、全國性的會計核算和監督系統以及全國性的會計咨詢服務系統組成,履行諸如綜合核算和監督社會總資金運動、控制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確定和評價社會總資金運動的效果、從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結合上提出提高經濟效益的措施和方案等職能。

  西方國傢 從20世紀60年代起,西方國傢會計界開始重視社會會計,但認識很不一致。一般認為,社會會計是會計和統計方法相結合,試圖對宏觀經濟進行控制的一種嘗試。由於根據社會會計提供的信息可以掌握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並對經濟決策起重大影響作用,故又有人稱其為“國民經濟會計”(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或“宏觀會計”(macro accounting)。根據聯合國1968年公佈的新《國民經濟會計(核算)體系》(簡稱新 SNA),社會會計包括國民收入會計、投入產出會計、資金流量會計、國民資產負債表和國際收支表。西方國傢有人把社會責任會計(social responsibilityaccounting)也視為社會會計,其理由是,社會責任會計是計量和反映企業經濟活動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社會會計是西方企業會計發展的一種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