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指資本主義農場中的雇傭勞動者,是農村中的無產者。他們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一部分歸農業資本傢佔有,另一部分由農業資本傢以租金形式交給土地所有者,成為資本主義地租。所以,資本主義社會的農業工人身受農業資本傢和土地所有者的雙重剝削。

  農業生產中的雇工,在封建社會就已存在,但真正的農業雇傭勞動者階級,是在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形成的。15世紀末到18世紀,在歐洲,首先在英國,以後在其他國傢,新興資產階級和新的封建貴族族通過“圈地運動”和其他形式,剝奪農民土地,絕大部分小農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產者,受雇於資本主義農場,當瞭農業工人。馬克思說:“如果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以工人的勞動條件被剝奪為前提,那末,在農業中,它是以農業勞動者的土地被剝奪,以及農業勞動者從屬於一個為利潤而經營農業的資本傢為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94頁)。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農業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農業工人的絕對數有減少的趨勢。例如,英國1851年有農業工人1442000人,1925年有803000人,1938年減到633000人。法國的農業工人,1962年為826090人,1975年減到375480人。美國的農業工人,1920年有339萬,1940年為268萬,1950年為233萬,1977年減有129萬。農業工人絕對數雖有減少,但它在農業勞動總人數中所占的比重卻有所上升。以美國為例,1920年占25.4%,1977年占3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農業生產專業化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傢農業中減少下來的雇傭勞動者,大量轉移到為農業服務的“農業前”、“農業後”的各有關部門。在美國,這種為農業服務的企業中的雇傭工人,1969年為42萬人,1974年增為249.8萬人。

  農業工人是資本主義國傢農業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但他們的物質文化生活卻處於貧困的狀態。他們的工資一般都低於工業部門工人的工資,每每處於半失業狀態。為瞭生存,他們有時不得不全傢出動去找臨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