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人民參加體育運動開闢瞭廣闊的天地,體育事業的性質起瞭根本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把為剝削階級服務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體育,改造成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新體育。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主要任務是,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準;培訓優秀運動員,提高運動技術水準,攀登世界體育高峰;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國現代體育事業,是為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義服務的。

  3項主要任務  ①增強人民體質,是社會主義體育事業最本質的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共中央發出瞭《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的指示》,強調開展體育運動是改善人民健康狀況的一種最積極有效的方法,要求加強領導,使群眾性的體育運動首先在廠礦、學校、部隊和機關中切實地開展起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的題詞是:“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設立瞭體育運動委員會,大力推動體育運動的普及和經常化,積極動員和組織群眾參加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是整個國民體育的基礎,始終被放在戰略地位予以重視,作為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30多年來,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有瞭很大的提高,到1980年中國人口平均壽命比1949年以前的35歲延長瞭將近一倍。

  ②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攀登世界體育高峰,是中國體育界一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1959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體育工作中,應當貫徹執行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廣泛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逐步提高我國體育水平。”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關懷中國年輕一代運動員的成長,鼓勵他們創造新成績、新紀錄,在國際比賽中爭取優勝,為國爭光,使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體育運動才華的機會。經過系統的科學訓練,廣大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在一些運動項目中躋身於世界紀錄創造者和世界冠軍的行列,改變瞭過去在國際比賽中的落後狀況,為中國成為世界體育強國奠定瞭基礎。

  ③體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種重要手段。一個國傢的體育水平如何,是反映民族康強和文化發達的重要標志。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體育運動“是培養人民勇敢、堅毅、集體主義精神和向勞動人民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195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出:提倡體育,移風易俗,振奮民族精神。1979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中,明確地把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教育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列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容,並作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體育運動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德智體的全面發展,陶冶情操,振奮精神,促進社會安定和經濟建設。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表現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夠為祖國爭取榮譽,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成為鼓舞士氣的精神力量。近幾年來,中國乒乓球、排球、體操、跳水等項目的運動員在重大國際比賽中奪得世界冠軍,在全國人民中,特別是廣大青少年中,激起瞭一股股愛國主義熱流,就是鮮明的例子。

  32年的巨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32年來的體育事業,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堅持瞭社會主義的方向,從根本上改變瞭舊中國體育的落後面貌,取得瞭巨大成就。群眾性的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不少運動項目取得瞭出色的成績。有上億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8000多萬人達到瞭“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的要求和後來改訂的《國傢體育鍛煉標準》,20多萬人通過軍事體育(也稱為“國防體育”)項目訓練及格標準;培訓瞭一支優秀運動員隊伍,有1000多萬人達到1、2、3級和少年級運動員的標準;獲得運動健將稱號的有5000多人,打破全國紀錄8000多次。到1981年上半年已打破世界紀錄200多次,獲得57個世界冠軍。全國設有12所體育學院和100多個高等學校體育系科,畢業生累計近3萬人。通過各類短期訓練班,培訓體育幹部200多萬人次,還開辦瞭近300所軍事體育學校,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已達2155多所,培訓瞭370多萬名學生。國傢投資興建的各類體育場館達4000多個,包括能容納10萬觀眾的北京工人體育場,能容納1.8萬觀眾的首都體育館和上海體育館等設備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體育科學研究工作已打下瞭初步的基礎。1958年在北京建立瞭第1所體育科學研究所,到1980年全國已發展到22個研究所。在運動訓練、運動醫學、體育教學和體育理論等領域裡,都取得瞭一定的研究成果。體育運動的宣傳出版工作已有瞭相當的規模,《新體育》雜志每期發行80多萬冊,《體育報》每期發行50萬份左右,英文版《中國體育》銷售到90多個國傢和地區。1980年後,又出版瞭《學校體育》和足球、乒乓球、田徑等專項技術刊物,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圖書總量達1.4億冊。國際體育活動也迅速發展,中國已參加瞭40多個單項國際體育組織和19個亞洲體育組織,與120多個國傢和地區進行瞭4000多起6萬多人次的體育往來,尤其是1979年底恢復瞭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合法席位後,在更大范圍內和更高的水平上開展瞭各項國際體育活動和比賽,每年達400多起,6000多人次。目前,有150多名中國教練員在34個國傢任教。

  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取得瞭很大成就,但它走過的道路是曲折的。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在指導思想上發生過一些錯誤,影響瞭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更使社會主義事業包括體育事業遭到瞭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未能取得本應取得的更大成就。

  4個發展時期 32年來體育事業的發展道路,可分為以下4個時期:

  ①1949~1956年,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基本完成瞭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開創瞭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嶄新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著手建立和健全全國的各級體育組織,團結全國體育工作者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體育事業。1949年10月,原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改組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成立體育運動委員會(部一級政府機構),任命賀龍兼任體委主任。各級政府部門先後建立瞭體委,教育部、中華全國總工會、青年團中央、軍隊等系統也建立瞭體育工作機構。同時,還建立瞭鐵路系統等產業體育協會和基層體育協會。體育領導管理體制的建立,使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有瞭組織上的保證。在興建新的體育設施的同時,對原來的一些體育組織和體育活動場所進行瞭必要的改造和整頓,使之為廣大的群眾服務。這一時期除瞭舉辦各種短期的體育幹部訓練班外,還先後在北京、上海、沈陽、成都、西安和武漢創辦瞭6 所體育學院,在全國辦瞭11所體育學校和中等體育專科學校,恢復瞭38個師范院校的體育系科。1956年,北京體育學院舉行瞭新中國第1次體育科學討論會;教育部頒佈瞭第1部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這一階段,先後舉辦瞭77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建立瞭一系列體育規章制度,其中包括《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的暫行條例和項目標準、《運動員等級制度條例》(草案)和《裁判員等級制度條例》(草案)等。到1956年,已有74萬多人通過瞭各級勞衛制標準(主要在學校),3.8萬多人達到1、2、3級運動員的標準,42人成為第1批運動健將。

  在廣大群眾中大力開展田徑、球類、體操等運動項目的同時,積極提倡開展簡單易行的做操、打拳活動。1951年11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和中央廣播事業局聯合公佈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套廣播體操。1954年政務院發佈瞭《關於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他體育運動的通知》,正式規定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時間各抽出10分鐘做工間操,並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1954~1956年,又編制推行瞭兩套少年和兒童廣播體操。1953年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競賽大會和1956年12單位武術表演大會,推動瞭群眾喜聞樂見的武術和各種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

  建立全國運動競賽制度,舉辦各級各類競賽活動,有力地促進瞭體育運動的普及與提高。僅1953~1956年就舉辦瞭6000多次縣以上的運動會,其中全國性競賽有57次,是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舉辦的全國競賽次數的8倍。全國競賽規模最大的是1955年的全國第1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參加選拔的職工達125萬人。至1956年,國傢和各省、市、自治區代表隊有瞭近2000名優秀運動員,打破全國紀錄400多次,舉重選手陳鏡開在最輕量級推舉項目上打破瞭世界紀錄,為中國創造瞭第1個世界紀錄。在國際比賽中,中國體育健兒也開始取得好成績,遊泳選手吳傳玉1953年在第1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上,為中國奪得國際比賽中的第1枚金質獎章。

  這一時期的國際體育活動達  185起,3000多人次,包括派運動隊到外國訓練和請外國體育專傢來華講學等。這些活動對於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和運動員的瞭解和友誼,推動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都起瞭積極的作用。

  ②1957~1965年,中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這個時期的體育事業繼續取得很大的發展,為摸索一條發展體育的中國式道路積累瞭經驗,奠定瞭進入世界體育強國之林的基礎。這一時期有4300多萬人通過勞衛制和體育鍛煉標準,147萬人經過青少年業餘體校的培訓,1000多萬人成為等級運動員,5000多次打破全國紀錄,142次打破世界紀錄,13次獲得世界冠軍。其中,乒乓球選手容國團為中國奪得第1個世界冠軍。1959年和1965年舉辦的第1、第2屆全國運動會,分別打破世界紀錄4次和10次,打破全國紀錄800多次和400多次。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的3名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和貢佈,在人類歷史上第1次從北坡登上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1961年4月,在北京舉行瞭中國第1次舉辦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第26屆),中國運動員奪得男子團體、男子單打、女子單打3項世界冠軍和4個項目的亞軍。這些勝利,對當時中國人民戰勝暫時困難,起到瞭鼓舞鬥志的作用。在此期間,體育工作也發生過高指標、浮誇風等錯誤。

  1963年前後,在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經驗的基礎上,體育工作提出瞭一系列適合於中國實際情況的方針和政策。在群眾體育方面,強調要根據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水平,考慮需要和可能兩個方面安排工作,提倡業餘、自願、小型、多樣,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原則。在運動訓練工作方面,試行《運動隊伍工作條例》、《運動隊伍思想政治工作條例》等,明確瞭運動隊堅持思想領先,以訓練為中心的原則。同時,還制定瞭有關的政策措施,包括按照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給創造優異成績的運動員以一定的物質獎勵。這些條例、政策和措施盡管尚有不盡完善之處,但都是比較成功的經驗總結。由於貫徹執行瞭這一系列的方針政策,1965年的體育事業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峰。在這一年,共有66名運動員、41次打破世界紀錄,中國乒乓球隊在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瞭5項世界冠軍,打破世界紀錄和奪得世界冠軍數量之多,在中國體育史上是空前的。

  ③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人民遭到瞭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文化大革命”一開始,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就利用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進行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他們全盤否定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巨大成就,誣蔑國傢體委系統脫離黨的領導、脫離無產階級政治,鉆進瞭不少壞人,成瞭獨立王國等等。國務院副總理兼體委主任賀龍被殘酷迫害致死。體育戰線的大批老幹部、優秀教練員和運動員也備受摧殘,著名乒乓球教練傅其芳、容國團、薑永寧含冤去世。體育設施被搗毀,體育報刊被迫停辦,體育院校停止招生,體育工作瀕於停頓,運動技術水平急劇下降,國際體育活動也幾乎被取消。

  1971年,周恩來總理肯定“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體育工作的成績是主要的。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決定派中國乒乓球隊去日本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並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這一行動打開瞭中國與美國之間關閉瞭20多年的大門,成為中美兩國復交的起點。體育作為人民外交的工具,起到瞭先行作用。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大部分體育工作者回到瞭原工作崗位,先後恢復瞭體育報刊的出版、體育院校的招生工作。到1973年,群眾體育活動和運動技術水平都逐漸有所恢復和回升。1974年初,在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中,江青、王洪文直接插手國傢體委,制造混亂,體育事業又一次受到幹擾和破壞。但是,由於有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堅持鬥爭,關懷體育戰線,也由於廣大幹部、運動員、教練員對“四人幫”進行瞭堅決的抵制,他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努力工作,因而體育工作的某些方面還是取得瞭一定的成績。這個時期參加瞭第7屆亞洲運動會,舉辦瞭第3屆全國運動會等。

  ④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瞭中國革命,使中國進入瞭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體育事業在撥亂反正中得到瞭逐步恢復和發展,出現瞭欣欣向榮的局面。1978年全國體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體育工作要堅持黨的領導;要促進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展;要堅持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針;要開展體育運動競賽;要迅速攀登體育運動技術高峰;要開展國際體育交往;還要堅持合理的規章制度;要建立一支又紅又專的體育隊伍等方針原則,對分清大是大非,明確前進方向,調動廣大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的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瞭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體育戰線也把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發展社會主義體育事業上來,並取得瞭重要的成就。國際體育方面打開瞭新的局面,1979年11月恢復瞭中國奧委會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不少單項國際體育組織相繼承認或恢復中國有關項目協會的會籍,中國體育健兒全面登上瞭世界體育舞臺。在這種大好形勢下,中國體育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很快。到1981年上半年為止的兩年半時間裡,有1500多萬人達到國傢體育鍛煉標準,打破25次世界紀錄,獲得22個世界冠軍,在3個以上國傢參加的國際比賽中,奪得600多枚金牌。中國乒乓球隊在第3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囊括瞭全部7項比賽的冠軍,創造瞭世界乒乓球運動史上的新紀錄。1981年11月,中國女排在第3屆女子排球世界杯賽中7戰7捷獲得冠軍。這是中國在籃、足、排3大球類比賽中第1次獲得世界冠軍。體育在振奮民族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作出瞭新的貢獻。

  6條經驗教訓  建國30多年來體育工作積累瞭豐富的經驗教訓,主要有以下幾條:

  ①必須正確處理體育與政治的關系。體育的發展離不開政治這個大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體育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體育工作的生命線,保證體育事業為造就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服務。體育運動本身又有它的特殊規律和特點,政治必須與體育相結合,才能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如果脫離業務空談政治,甚至以政治取代業務、沖擊業務,就會阻礙體育的發展。中國乒乓球隊從默默無聞發展到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達20年之久的根本經驗,正是實現瞭政治與技術的統一,堅持思想政治領先,以訓練為中心,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業務,為革命而打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又紅又專,堅持從難從嚴從比賽需要出發,進行科學的大運動量的訓練,勇攀高峰,走出瞭一條自己發展乒乓球運動的道路。政治與業務結合得越好,體育事業發展越快,成績也就越大。

  ②體育必須適應經濟發展的水平。體育的發展既受國民經濟的制約,又能促進經濟的發展。體育是強國、強種、造福人民的大事,對發展生產力有積極作用。一方面,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取決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現在中國還比較窮,需要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不可能把更多的錢花在體育上。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否則,欲速則不達。另一方面,體育的發展又不應消極地依賴於經濟條件,忽視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無所作為。在中國,體育納入國傢計劃,能夠運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實行集中統一的領導,調動各個地方和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按比例有重點地分配財力、物力。同時,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少花錢,多辦事,把有限的錢、財、物投放到急需要的地方去,集中力量盡快把關鍵性的工作做好,帶動其他。

  ③必須遵循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是中國體育運動發展的規律。植根於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許多運動項目迅速上去的成功之路。但基礎大不等於自然會使尖子產生高水平的成績,要提高到尖端水平,科學研究和科學訓練是決定性因素。普及與提高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互相矛盾、互相依存。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和單位,工作上應當有所側重,以便更好地做出成績。

  ④必須充分發揮競賽對體育的杠桿作用。競賽是體育最鮮明的特點,要充分運用競賽推動體育運動的普及和提高。通過競賽決出名次,可以激發榮譽感,鼓舞上進心。這既能吸引、動員千百萬群眾參加體育活動,有益身心健康,豐富精神文明;又能出體育人才,創優秀成績,為祖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競賽對推動體育運動所起的杠桿作用,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一定意義上說,沒有競賽,就沒有體育運動。

  ⑤必須把學習外國與堅持獨創結合起來。體育運動的技術性很強,各國之間應當互相學習。體育運動的對抗性也很強,比賽中要戰勝對手,必須揚己之長,攻彼之短,這就增加瞭解和學習對方的迫切性。世界體育運動技術發展很快,新技術不斷淘汰舊技術,中國體育水平總的還比較落後,更應重視學習外國。但在學習中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積極地有選擇地引進技術,創造性地學習運用,發展自己的絕招特長,形成中國的獨特風格,才能迅速趕超,後來居上。中國跳水運動快步躍入世界前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上學中有創,精益求精,掌握瞭壓水花等絕技和許多高難動作。近兩年中國排球跨進世界強國之林,也是與排球運動員們虛心學習百傢之長,走自己的路,發揚優勢,不斷創新分不開的。如果拘守已有的成功經驗,而不善於從外國先進技術中吸取營養,不斷豐富提高自己,也不能在世界上保持先進,甚至還會轉化為落後。在開展近代體育項目的同時,必須重視發展中國人民喜聞樂見、有益身心的民族傳統項目。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勞動和同自然界鬥爭中發展起來的豐富多彩、富有價值的體育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武術等民族傳統體育和少數民族體育,都得到瞭很大的發展,但積極扶持和提高不夠。一定要很好地繼承中國各民族的寶貴體育遺產,認真研究整理,貫徹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方針,提倡發展各種不同的流派,不斷發揚光大,為豐富人類體育寶庫做出貢獻。

  ⑥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傢辦體育。中國現代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都是舊中國所不能比擬的,廣大人民為革命鍛煉身體的積極性高漲,體育的群眾性越來越廣泛。體育是關系到億萬人民健康和子孫後代幸福的大事,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才能辦好。中國各級體委作為政府統一領導、監督體育事業發展的一個部門,有必要制定一些指令性的計劃和行政措施,但決不能僅僅依靠指令和行政辦法,也不能單靠體委一傢辦體育。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是群眾體育、運動訓練、競賽活動或幹部培訓,都要把政策搞活,路子走寬,充分運用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的力量辦體育,積極扶持群眾自辦的體育活動,適當發展群眾自建的體育組織。特別是要依靠教育、衛生、工、青、婦、解放軍等部門,充分發揮體育總(分)會、單項運動協會、各行業體育協會和基層體育協會的積極作用,群策群力,推動體育事業不斷前進。(見彩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4屆全運會入場式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體育運動會入場式

北京工人體育場鳥瞰

北京工人體育場一角

浙江人民體育館外景

遼寧體育館夜景

上海體育館外景

南京五臺山體育館

北京首都體育館

北京首都體育館的人工冷凍冰球場

中國體育運動宣傳畫1

中國體育運動宣傳畫2

中國體育運動宣傳畫3

中國體育運動宣傳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