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競技體操項目之一。19世紀中葉,德國體操傢A.施皮斯提倡女子體育,約在1845年把平衡木列為女子體操訓練器械。當時的平衡木一端固定在兩根牢固的木柱上,另一端懸空,高低可以調節。19世紀後半葉,歐洲一些國傢女子體操運動盛行,1894年在北歐舉行的體操節中,平衡木第1次被列為比賽項目。比賽的成套動作應包括:各種有騰空或無騰空的技巧動作、力量性技巧動作和各種轉體、跨跳、走、跑、平衡、波浪等動作。全套動作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圖1)。

圖1 平衡木比賽

圖2 平衡木器械規格圖

  20世紀50年代初期,平衡木動作以平衡姿態、走、跑、跳步和一些滾翻、倒立、舞蹈動作為主。50年代後期,一些軟翻類動作陸續被引上平衡木。60年代,側空翻、前空翻轉體類型下法和依次軟翻類型動作出現。70年代初期,隨著一些快速手翻和前空翻類型動作在平衡木上試做成功,蘇聯運動員О.В.科爾佈特還把後空翻動作搬上平衡木,使這項運動技術的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羅馬尼亞運動員N.科馬內奇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以高難度空翻連接動作和高度的穩定性獲得瞭滿分(10分)。當前,這項運動正向連串的技巧動作、空翻轉體站木、下法多周轉體、橫木動作增多的方向發展。中國運動員在這個項目上亦具有較高水平,1980年在法國奧爾良舉行的有中、蘇、捷、匈、加、法等12國參加的第3屆國際女子體操邀請賽中,中國12歲的少年女子體操運動員薑薇以後手翻接直體後空翻、單腳落木和側手翻轉體90°接後空翻兩周轉體360┦下的高難動作,獲得瞭平衡木冠軍。1981年在第21屆世界體操錦標賽上,陳永妍以優美穩健的動作獲得平衡木第2名,吳佳妮獲第3名。

  正式比賽用的平衡木都有具體規格要求(圖2)。教學訓練用的平衡木可簡單些,用一根獨木,兩端安裝在支架上即可使用。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可先用30~50厘米高的平衡木;隨著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再逐步增加平衡木的高度。平衡木的支撐面較小,要求運動員具有高度的平衡能力。這項運動有助於培養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改善人體的平衡器官機能,提高動作的穩定性。(見彩圖)

平衡木──後手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