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宋墓碑。因比爨寶子碑高大,俗稱大爨碑。在雲南省陸良縣城東南約10公裡的貞元堡(又稱薛光堡)。碑立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二年 (458)。墓主人爨龍顏不見史籍記載,歷任建甯、晉甯二郡太守及甯州刺史。碑文詳細記載瞭爨氏的歷史和墓主人祖孫三代的仕曆,還記載瞭元嘉九年 (432)益州趙廣起義波及寧州地區,爨龍顏曾參與鎮壓活動的史實。爨氏為東漢末至唐初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是當時滇東和滇池地區的世襲統治者。此碑對於研究爨氏歷史及其政權的組織機構、禮樂制度和民族族關系等具有重要價值。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通高3.38米,上寬1.35米,下寬1.46米,厚0.25米(見圖)。碑額上部浮雕青龍、白虎、朱雀。下部正中有穿,左右刻日、月;日中有踆烏,月中有蟾蜍。中間刻“宋故龍驤將軍護鎮蠻校尉寧州刺史邛都縣侯爨使君之碑”。碑陽正文24行,行45字,共927字;爨道慶撰文。碑陰刻職官題名3列,上列15行,中列17行,下列16行。碑陽左邊刻清阮元、邱均恩、楊珮三跋及“道光七年知州張浩建亭”字1行。碑文書體屬楷書,但保留有隸書風格,筆力遒勁,向為金石學傢和書法傢所推崇。

爨龍顏碑

  此碑元李京《雲南志略》中已著錄。清道光七年(1827),金石學傢、雲貴總督阮元在貞元堡荒丘之上發現此碑,即令知州張浩建亭保護。1962年國傢撥款修繕碑亭,並加固碑座。1986年將此碑移入鄰近新修復的大殿內。該碑目前已風化嚴重,文字剝蝕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