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中國近、現代歷史文物,研究和宣傳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向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國傢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1950年籌建。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

  中國革命博物館收藏文物12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2000多件,各種歷史照片8萬多張,鴉片戰爭以後出版的各種圖書、報刊資料約23萬冊,革命史題材的美術作品300餘件。內有老一輩革命傢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照片、各時期革命烈士的遺書書遺物、革命戰爭年代留下的重要文獻、手稿等都極為珍貴。油畫《開國大典》、《整風報告》、《延安火炬》、《武昌起義》,素描《血衣》,雕塑《艱苦歲月》等都是藝術珍品。

  基本陳列是中國革命史陳列(1840~1949)。共分10個單元。它以4500餘件實物、文獻、圖片、模型等展品,輔以放映歷史資料的電視錄像,展現瞭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和人民英勇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歷史。陳列面積4000平方米。

  陳列的前5單元,主要表現舊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中國人民為抗擊列強侵略和本國封建壓迫所進行的悲壯鬥爭。主要展品有:林則徐等給道光皇帝的關於銷毀鴉片經過的奏折、虎門海防鐵砲、太平天國天王玉璽、康有為等人的手稿、義和團的武器、上海公共租界界碑、上海華盛紡織廠使用的1895年英國制造的頭道粗紗機、寶興面粉廠使用的石磨、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等人的書信手跡以及清朝末代皇帝的退位詔書等。

  從第6~10單元,通過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其他展品,反映瞭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光輝歷程。主要展品有:最早出版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毛澤東匯集的《新民學會通訊集》,早期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的實物,第一次國共合作勝利北伐的文物,大革命失敗時李大釗等英勇就義的絞刑架,中國工農紅軍的旗幟、佈告、武器,各革命根據地創立和建設中的文物,十九路軍在一·二八松滬抗戰中的繳獲品,毛澤東為聯合抗日給張學良的親筆信,國民黨統治區進步文化運動的實物,第二次國共合作下全民族奮起抗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量實物和照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實物和照片,1949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簽到簿、投票箱,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銅印、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的第1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等(見圖)。

中國革命博物館

  該館還經常舉辦臨時性的展覽。主要有:“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四十周年展覽”、“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40周年展覽”、“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展覽”等。

  該館編輯出版的書籍主要有:《紀念毛澤東》、《紀念周恩來》、《紀念劉少奇》、《紀念朱德》畫冊,《孫中山畫冊》,《巴黎公社文物資料圖集》,《創業之路──中華人民共和國40年歷史圖集》以及《蔡和森文集》、《中共黨史主要事件簡介》、《國民黨將領傳略》等。出版的刊物有《黨史研究資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