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起源於西元前10~前 9世紀義大利臺伯河下遊的原始拉丁人部落,經過擴張發展,西元前 1世紀末形成奴隸制強國,到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經歷瞭約1500年歷史。根據古希臘和羅馬作傢的作品,以及考古獲得的銘文和紙草文獻,羅馬的檔案工作是從接受並保存希臘的預言書開始的。這時羅馬還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通過學習希臘人的字母創造瞭自己的拉丁文,於是開始積累拉丁文檔。羅馬的書寫材料,除石頭、金屬(如青銅板)和木板外,主要是紙草和羊皮紙。關於羅馬早期檔案工作作的史料極少,難得其詳。

  在羅馬國傢繁榮時期,官僚機構發達,有許多地方機關。政府有嚴謹的立法活動,有廣泛的國際性政治和貿易聯系,有巨大的私人財產和與之相聯系的私法關系。這一切必然導致大量文件的形成和積累,因而形成瞭各種類型的檔案館或檔案庫。主要的可分為兩大類,即祭司(宗教的)檔案館和非宗教的檔案館。

  祭司檔案館最古老,在羅馬國傢早期起過巨大作用,後來在世俗權力占優勢的時候,由於祭司在國傢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仍然保持瞭它的意義。最重要的祭司檔案館有:①預言書保管庫。設在卡皮托利諾山上的朱庇特神廟裡,負責保藏來自希臘的預言書手稿。它是最古老的祭司檔案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預言書手稿同神廟的金庫在一起,由專門的祭司部管理,隻有根據最高政權的命令和在特殊情況下,才能查看。②最高祭司團檔案館。它在祭司檔案館中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古老的。設在祭司長的府邸,往往在卡皮托利諾山上的朱諾女神廟裡。它保存的管理日歷的材料及與之相關的編年史材料,反映瞭社會生活的一切重要事件。它還保存有豐富的法律史和法律理論史料,有關祭司團內部生活的材料,以及經濟性案卷。③軍事外交祭司團檔案館。設在卡皮托利諾山上的菲得斯女神廟裡。軍事外交祭司執行國際關系方面的重要職能,並負責擬制和保管書面文件。公元之初,該館藏有 3000份條約及其他外交文件的簡板,88年毀於火災,被視為國傢最大的災難。④占卜祭司檔案館。占卜祭司作為預言者,其主要職能是應當局的請求,解釋某種措施是否宜於實行的“征兆”。該館保存有元老院和執政官的查詢和答復查詢的註釋副本。

  非宗教的檔案館,反映瞭羅馬國傢繁榮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主要有:①國庫檔案館。當時稱為“埃拉裡”(Aerarium),即國庫或寶庫,屬於元老院,是羅馬共和國最重要的檔案館。設在鄰近元老院的薩圖爾努斯神廟裡。收藏元老院本身形成的文件:會議記錄、法律草案、元老院決議、已批準的法令、與外國締結的條約等。起初文件與錢幣、軍旗等珍寶放在一起。後在條約保管方面,逐漸取代瞭軍事外交祭司檔案館的地位。國庫檔案館也接受其他機關和私人檔案館的重要材料。隨著羅馬國傢威力的增長和疆域的擴大,國庫檔案館在公元前 1世紀發生瞭顯著變化,名稱改為“塔佈略裡亞”(tabularium),即國傢檔案館,重點由實物珍藏變為文字珍藏。公元前78年,國傢檔案館遷到一所專建的巨大建築物內,從此脫離瞭在神廟保管檔案的舊傳統。國傢檔案館由財政官領導。由於財政官作為選舉的長官每年更換,所以起主要作用的是司書和檔案員。司書負責答復查詢和辦理機關與個人需要的文件副本;檔案員官職低於司書,負責按內容整理文件和保管文件,查找副本並按需要作摘錄。還有學會瞭文字的國傢奴隸,從事執行性的體力工作。檔案館的材料都是蠟板和成捆的簡板,以及成卷的紙草檔案,重要文件往往用羊皮紙制作。檔案材料按機關、負責人和文件種類在登記簿上登記和在庫房中排列,有些檔案按年排列,編有冊號、張號和目錄。②監察官檔案館。是一種機關性的檔案館,設在神女廟。公元前443年,原來由行政長官執行的都市調查權交給瞭由貴族選出的兩名監察官。監察官每5 年選舉一次。該館收藏的檔案,包括公民名冊、公民的誓詞和聲明、騎士名冊、兵役適齡青年名冊、元老院議員名冊、公民品行評價文件、捐稅表冊、國傢財產收入清單,以及其他財政性質的文件。這些材料在形成 5年後移交國庫檔案館保存。③刻瑞斯神廟檔案館。它是由平民創建的檔案保管處所,保存與平民有特別利害關系的文件。平民保民官和市政官的文件就保存在這裡。公元前 449年,平民取得瞭在刻瑞斯神廟檔案館保管元老院決議副本的權利。此前,平民不能接近貴族掌握的檔案。

  檔案館在國傢和私人生活中有重大作用和意義。機關、官長、城市公民都求助於檔案館。檔案既用於實際目的,也作為國傢和歷史知識的源泉。M.T.西塞羅作為法學傢,經常利用檔案審理案件,處理財政問題;小加圖為瞭準備擔任財政官的職務,在國庫檔案館抄錄瞭多年的國傢財政收支帳目,以使自己明瞭國傢狀況;C.塔西佗也在國庫檔案館研究羅馬立法史,屢次從文件中汲取史料,以豐富其歷史著作。

  在帝國時期,檔案館的組織和管理改變很少,但個別檔案館的作用發生瞭變化。隨著元老院地位的衰落,塔佈略裡亞喪失瞭以往的意義。皇帝檔案館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檔案館,設在皇宮內與皇帝辦公廳在一起。在帝國晚期,它遷到瞭君士坦丁堡。

  在羅馬帝國境內還有大量的其他種類的檔案館,諸如機關檔案館和官長、商人、高利貸者、大地產主、手工工場主、法學傢、作傢和學者的私人檔案館。在羅馬的各行省,有總督檔案館、國傢機關檔案館、自治城鎮檔案館、各種宗教的神廟檔案館和各種私人檔案館。

  4世紀末葉,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奴隸制羅馬的檔案史基本結束。羅馬的檔案遭到瞭悲慘的命運,塗蠟的木板和紙草卷在火災中化為灰燼;銅板檔案或是在火災中熔化,或是被進犯羅馬的敵人劫走,去制造武器或其他東西。羅馬統治末期存留下來的檔案,由於保管不善,也逐漸毀壞或被用作書寫材料。但是,古羅馬的檔案仍有一些被保留下來,成為人類的寶貴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