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體系中某些組分的濃度隨時間呈現週期性變化的化學反應。1958年,蘇聯化學傢B.P.別盧梭夫在用硫酸鈰作催化劑,以溴酸鉀氧化檸檬酸的實驗中發現,在一定的反應條件下,反應系統中某些組分(溴離子Br、鈰離子Ce3+Ce4+)的濃度會隨時間發生週期性的變化(見圖),而使溶液的顏色在黃色和無無色之間呈周期性變化。

B–Z反應中離子濃度隨時間的周期性變化

  1964年,蘇聯生物化學傢A.M.紮勃京斯基繼續瞭別魯索夫的試驗,用鐵鹽代替鈰鹽作催化劑,用丙二酸代替檸檬酸被溴酸鉀氧化,同樣出現瞭溶液顏色在藍色和紅色之間呈周期性交替變化的現象。上述反應體系中某些組分的濃度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的現象被稱為化學振蕩。後來的實驗表明,除檸檬酸和丙二酸外,還有許多有機酸(如蘋果酸、丁酮二酸等)的溴酸氧化反應能夠呈現出化學振蕩現象,所用的催化劑也不限於鈰、鐵和錳等金屬離子,甚至在沒有金屬離子作催化劑的情況下,某些有機化合物(如各種酚和苯胺的衍生物)的溴酸氧化反應中也能出現化學振蕩現象。在文獻中,將上述能呈現化學振蕩的反應系統均稱為別魯索夫–紮勃京斯基反應,簡稱B–Z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