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類高空雜技項目。俗稱踩大繩。古代稱為高絙陵高履索。是從攀緣繩索的生活技能中提煉出來的。漢張衡《西京賦》中即有“走索上而相逢”的描述。蔡質《漢官典職》中記載:“以兩大絛繩,系兩柱間,相距數丈,兩倡女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切肩不傾。”山東、河南漢墓漢代畫像石中所見的高絙技藝有兩種形式:一種長繩呈水準狀,另一種呈傾斜狀。200世紀下半葉在河南新野縣發掘出土的漢墓畫像磚中發現有把高竿、走索、戲車、馬術集於一堂,形成“雙車雙橦聯索”組合的表演形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科技進步,走索已演變成踩大繩、銅繩技、走鋼絲、軟鋼絲(圖1)、高低鋼絲、十字鋼絲、彈簧鋼絲、弓弦鋼絲、蹦繩、達瓦孜、高空走索、喬獅踩繩等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高空平衡類雜技節目(圖2)。長春雜技團《高低鋼絲》,是在舞臺或馬戲棚中,平行架設兩條鋼絲,演員借助鋼絲的彈力騰飛於高低兩條鋼絲之上,展現各種形體平衡和騰躍空翻技藝;黑龍江齊齊哈爾馬戲團的踩大繩由四人重疊過繩,在承重和高位平衡技藝方面有瞭新的突破;達瓦孜是富有新疆特色的高空走索,在數十米高空的繩索或鋼絲上,表演者手持平衡桿,不帶任何保險帶,在繩索上表演前後走動、盤腿坐索、蒙目行走、踩碟子行走、飛身跳躍等技藝。在維吾爾族民間樂曲的伴奏下,高空走繩演員踏著節拍跳舞歌唱,將高難技巧與幽默的表演融為一體。此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阿迪力·吾守爾是表演達瓦孜世傢的第六代傳人,他創造瞭在高空鋼絲上表演劈叉、騎獨輪車、垂腰采蓮頭、鋼絲上倒立等新穎別致的技巧,從1997年開始,多次刷新瞭高空走鋼絲的吉尼斯紀錄。

圖1 “走軟鋼絲”演出照(中國雜技團)

圖2 “走鋼絲”演出照(天津雜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