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棕櫚嫩葉為原料製成的編織工藝品。

  中國棕編產於四川、湖南等地,以四川新都縣新繁鎮為最著名。清嘉慶年間,新繁鎮婦女便編織棕編拖鞋自用,至道光年間逐漸成為當地傳統的手工藝。

  棕編的棕絲白嫩柔軟,編織精巧美觀,色彩調和明快,使用輕便舒適。每年4月初,便採集棕櫚嫩葉,將其切割成寬0.2~0.7釐米的細絲,經硫磺薰蒸、曬乾、浸泡等工序,使之色澤潔白,質地柔軟,有的棕絲絲染成綠、桃紅、黃等色,作為編織的原料。棕編的品種有鞋、帽、提包、果盒、扇、椅墊和玩具等類。拖鞋和涼鞋是棕編的傳統產品,它以優質麻線為經線、細棕絲為緯線編織而成,質地細密,宛如絹緞,輕便涼爽。鞋底交織2~3層,堅實耐用。鞋面還以彩色棕絲編成金魚、花卉等圖案。涼帽有禮帽、童帽,純凈皓白,可與金絲草帽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