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陷落盆地之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脈與天山之間,西側為準噶爾西部山地,東至北塔山麓。南北寬380千米,東西長850千米,面積20萬平方千米,沙漠占30%。地勢向西傾斜,北部略高於南部,北部的烏倫古湖(佈倫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瑪納斯湖湖面高程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高程189米,是盆地最低點。盆地西側有幾處缺口,如額爾齊斯河穀額敏河谷阿拉山口。西風氣流由缺口進入,為盆地及周圍山地帶來降水。

  地質與地貌 準噶爾盆地在地質構造上為古陸臺。中生代砂巖覆蓋在古生代基底上,從北向南增厚,北部厚700米,南部增至3 000~4 000米,含有煤和石油。新生代地層亦向南增厚,北部不到450米,南部拗陷中心均超過1 000米。其中第四紀沉積可分3帶:沿天山北麓的山前拗陷帶厚500米,中部厚約100米,北部為相對上升部分。

  盆地內平原可分為兩區:北起阿爾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緣的北部平原,風蝕作用明顯,有大片風蝕窪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緣,可分兩帶,北帶為沙漠,南帶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農業區。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優勢。

  氣候與水文 盆地屬中溫帶氣候。太陽年總輻射量約565千焦/厘米2,年日照時數北部約3 000小時,南部約2 850小時。盆地北部、西部年平均氣溫3~5℃,南部5~7.5℃。盆地東部為寒潮通道,冬季為中國同緯度最冷之地,1月平均氣溫為−28.7℃。10℃以上活動積溫3 000~3 500℃,持續150~170天。無霜期除東北部為100~135天外,大多150~170天。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2~14℃。

  水分來源與水資源主要來自西風氣流。降水西部多於東部,邊緣多於中心,迎風坡多於背風坡。盆地冬季有穩定積雪,冬春降水量占年總量30%~45%。除額爾齊斯河為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為內流河,以盆地低窪部位為歸宿。河流補給主要來自山區,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補給。按河流出山口處流量計算,共有年徑流量210億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額爾齊斯河流出國境水量100億立方米。額爾齊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支流源於阿爾泰山南坡。盆地的內流河有4排水區:①烏倫古湖。為烏倫古河尾閭。②艾比湖。匯集博爾塔拉、精河及奎屯等河。③瑪納斯湖。匯集瑪納斯、金溝、巴音、塔西等河,源於準噶爾西部山地的10多條小河,曾以瑪納斯河為尾閭。④天山北坡獨立水系。包括呼圖壁至木壘的所有河流,都消失於灌區中。

  土地資源與農業潛力 盆地北部土壤主要是棕鈣土,局部地區還有栗鈣土、龜裂土、沼澤土、草甸土和鹽土。盆地南部的北帶以荒漠灰鈣土為主,南帶以棕鈣土為主,沖積扇緣有草甸沼澤土和草甸鹽土,扇緣以下為鹽堿化的荒漠灰鈣土。由於水源限制,要灌溉全部土地,尚有困難。

  凍害和大風為主要自然災害。約4~5年有一次較大范圍的冬麥凍害,10年有一次較重的果樹凍害。牲畜凍害主要發生於盆地中心的冬牧場。如1974年冬至1975年春,盆地南部凍死冬麥13.33萬餘公頃,盆地中心牧區牲畜大量死亡。盆地北部每年有8級以上的大風天數33~77天,西部70天以上,阿拉山口165天。由於盆地植被覆蓋度較大,雖大風天數多,沙丘移動現象遠較塔裡木盆地為少。但局部地區,如艾比湖東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風移動沙丘,阻塞交通,危害農田。額爾齊斯河谷亦有沙丘多處,冬季風大,不能形成穩定積雪,春季作物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