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蟲寄生於人體血液和組織引起的寄生蟲病。錐蟲是一種原蟲,其生活史中有錐鞭毛體、上鞭毛體與無鞭毛體等階段,以二分裂法繁殖。需兩個宿主,即脊椎動物宿主和無脊椎動物宿主舌蠅或錐蝽。人類的錐蟲病有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昏迷的非洲錐蟲病和侵犯心肌引起心臟病變的美洲錐蟲病。

  非洲錐蟲病 又稱非洲睡眠病、(昏睡病),流行於非洲。以發熱、淋巴結炎和腦膜腦炎為主要特征。病原體為岡比亞錐蟲及羅得西亞錐蟲,傳播媒介為舌蠅(俗稱采采蠅)。當帶錐鞭毛體的舌蠅吸人血時,錐鞭毛體進入人體,並在叮咬處皮膚形成錐蟲性下疳,部分錐蟲經淋巴道進入血液,此時出現弛張性高熱、劇烈頭痛等癥狀,岡比亞錐蟲病常有頸後三角區的淋巴結腫大和觸痛,肝脾腫大。最後錐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膜腦炎、患者面部表情淡漠、手舌顫抖、躁狂,然後漸陷入昏睡,最後死於昏迷或癲癇持續狀態。血片、淋巴結穿刺或腦脊液塗片找到錐蟲即可確診,免疫學檢查對診斷也很重要。蘇拉明密胂丙醇治療有效。

  美洲錐蟲病 又稱沙加什氏病,流行於中美和南美。病原體是克氏錐蟲,傳播媒介為錐蝽。急性期以發熱、全身淋巴結腫大、心臟擴大為主要臨床特征。慢性期以心肌炎、心臟擴大、食管或結腸擴張為主要臨床特征。在血液、體液、組織或淋巴結穿刺檢查時找到蟲體即可確診,血清免疫學檢查對診斷也有一定價值。長療程硝呋噻氧對部分病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