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語系的語族之一。又稱侗臺語族黔臺語族。包括壯傣、侗水、黎、仡央四個語支。壯傣語支在中國,包括壯語、佈依語、傣語等,主要分佈於中南、西南地區各省;在國外,包括泰語、老撾語、撣語、儂語、岱語、坎堤語等,分佈於泰國、老撾、緬甸、越南和印度。侗水語支包括侗語、水語、毛南語、仫佬語、拉珈語等。主要分佈於中國貴州省東南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黎語支隻包括黎語及海南島西海岸的“村話”,主要分佈於中國海南省。仡央語語支包括仡佬語、木佬語、拉基、拉哈、普標等語言,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和越南北部。侗臺語族語言的主要特點:具有同漢語一樣的由聲、韻、調構成的音韻單位。聲調也與漢語相同,分平上去入四個調類,每類又因原來聲母的清濁分成兩個調,因此現代侗臺語族語言往往有八個調,有時還由於元音的長短、聲母送氣與否,分化為更多的聲調。有一系列帶喉塞音的聲母。侗水語支除這類聲母外,還有一些清鼻音。壯、泰、石傢(在泰國)等語還保留舌根和雙唇的復輔音聲母。原始濁塞音在現代方言裡幾乎都變成瞭清音。侗臺語族語言的語序均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動詞謂語後,定語一般在中心語後,專名加類名構成的復合名詞則專名在類名後。侗臺語族諸語言的語素大部分是單音節,隻有少數是多音節。有少數的派生詞綴,均由實詞虛化而來。合成詞主要用復合法。單音詞有的可以重疊。國外語言學界對侗臺語的系屬問題尚有不同看法。有些學者認為,侗臺語族語言和漢語相似的基本詞有限,中心語和定語的詞序相反,難以證明有發生學上的關系,他們主張侗臺語族、苗瑤語族不屬於漢藏語系,而屬於澳泰語,漢語和侗臺語族語言一些相似的詞是古代漢族從古澳泰人的語言借入的。關於聲調體系則認為,侗臺語族語言拋棄瞭原始語的構形詞綴,由多音節簡化為單音節而來,但對於侗臺語族語言和漢語都有四聲八調,而且許多字的調類都相同卻無法解釋。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學者找出瞭侗臺語族語言同南島和南亞語有一些相似的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