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康熙初文字獄“《明史》案”中的主要被告人。字子襄。浙江烏程(今湖州)人,為當地大戶。少有才而目盲,喜史書,發憤著書,自稱“瞽史”。莊傢與明代大學士朱國禎傢為鄰。朱平生著述頗多,晚年又編纂《明書》一部,稿未完而去世。其後傢世逐漸衰敗,莊廷絑以千金從朱氏後人手中購得《明書》史稿,即招攬賓客加以增刪修飾,又增補明末天啟、崇禎兩朝史事,其中文字褒貶有其傾向性,且多有指責入關前清統治集團之語。稿成,易名為《明史輯略》,而篡署己名。又請當地名流作序或參與修訂,一一列名,還將當地富戶並頗有文名的舉人查繼佐等三人署名其中。此書稿在付梓刊刻一部分後,莊廷絑即告病逝。其父莊允城出資繼續刊刻,於順治十七年(1660)冬刻成若幹部發售。翌年,查繼佐等三人將此事呈報學道,但查辦未有結果。時適有罷職之原歸安縣令吳之榮者,希圖以告訐建功復職,遂將莊廷絑編刻《明史輯略》之事先向杭州將軍松魁告發,移巡撫朱昌祚查辦,因莊允城納重賂而未深究。康熙元年(1662)六月,吳之榮進京告發,案至刑部,事聞朝廷,被定為逆案。莊廷絑被戮屍,其父莊允城瘐死獄中,其弟莊廷鉞被斬;作序者、參與校訂者、書內列名者、刻工、書商、購書者等連同他們的傢人子弟等皆被捉拿,禍連數百人,其中被株連致死者,多達70餘人,是清初一大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