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傢。原名周祖式,筆名周而複、吳疑荀寰等。原籍安徽旌德縣。生於江蘇南京,卒於北京。中學時代發表過雜文和小詩。1933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英文系,並開始創作詩歌和小說,參加《文學叢報》、《小說傢》和《收穫》等文學刊物的編輯工作。1936年出版詩集《夜行集》。1938年大學畢業後,奔赴延安從事革命文藝工作,任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文學顧問委員會主任。後前往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工作。1944年到重慶,任《群眾》半月刊編輯。1946年任新華社特派員赴華北、東北、華中等地采訪,寫通訊報告,揭露國民黨的內戰陰謀。同年去香港,主編《北方文叢》,介紹解放區的文學作品。

  周而復是較早反映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日鬥爭的作傢。長篇小說《白求恩大夫》《燕宿崖》,中篇小說《西流水的孩子們》都在讀者中產生過較大影響。此外還有短篇小說集《第十三粒子彈》《春荒》《高原短曲》,散文報告集《諾爾曼·白求恩片斷》《晉察冀行》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周而復任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部副部長等職。他親眼目睹瞭大上海的歷史性變化,並創作瞭反映這一巨變的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1958年和1962年先後出版瞭第1、2部,1980年出齊全書,共4部。小說形象而深刻地反映瞭建國初到50年代中期,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過程,揭示瞭一個比較特殊的生活領域。刻畫瞭眾多的、各具特色的資本傢形象,展示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改造中的精神面貌和變化。作品篇幅長,場面大,安排敘述得當,情節發展有條不紊,表現瞭作者嚴謹的藝術構思。

  描繪中國八年抗日戰爭全過程的長篇小說《長城萬裡圖》(共6卷,包括《南京的陷落》《長江還在奔騰》《逆流與暗流》《太平洋的拂曉》《黎明前的夜色》《霧重慶》)於1987~1994年陸續出版。這部系列長篇小說視角廣闊、結構宏大、史料翔實,將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鬥爭波瀾壯闊地展現於讀者面前。2000年周而復又發表長篇敘事詩《偉人周恩來》,以史詩形式書寫瞭周恩來鞠躬盡瘁的光輝一生和他的豐功偉績。周而復還創作出版有散文集《懷念集》(1983)、《周而復散文集》(1999)、《周而復六十年文藝隨筆》(1997),報告文學集《難忘的征塵》(1995),評論集《文學的探索》(1984)等。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瞭《周而復文集》2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