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哲學傢。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晚年定居廬山,學者習稱濂溪先生。與邵雍、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二程兄弟年輕時曾向他問學,《宋史·道學傳》將他列為道學之首。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和《通書》,中華書局出有點校本《周敦頤集》。

>

  周敦頤教人尋“孔顏樂處”,倡導一種超乎富貴的精神境界。他被人稱贊為“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開瞭新儒傢(見新儒學)的風氣。他依據儒傢經典《周易》,建立瞭一個以“太極”為最高范疇的宇宙論體系,《太極圖》和《太極圖說》簡要地反映瞭這一體系的基本內容。他說:“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統一於陰陽二氣,而陰陽二氣又根源於太極。周敦頤把太極作為宇宙的原初東西,“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宇宙在本質上是運動的,“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運動與靜止不斷交替循環,“分陰分陽,兩儀立焉”,“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宇宙的構成是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事物的變化又是沒有窮盡的,“萬物化生,而變化無窮焉”。周敦頤還探討瞭運動的內部根源問題,提出“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以“神”為運動的內在根源。後來的理學傢還把“靜而無靜,動而無動”作為一種思想模式廣泛運用於處理本體論、心性論和修養論的動靜問題。《通書》特別重視“誠”,誠不僅是人的本性,最高的道德原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境界,還是成聖的主要方法。周敦頤十分強調“一”與“無欲”的修養。“一”就是不要有任何雜念,“無欲”不是要人禁絕一切感性欲望,而是指在特定修養過程中達到意識靜虛狀態的必要條件。周敦頤註意人性問題,認為剛、柔、善、惡是人性的幾個主要內涵。聖人的本性是“中”,常人則有偏於剛柔善惡,人要改變這些稟性以實現“中”。後來的理學傢很重視周敦頤關於人性剛柔不齊的思想,朱熹等人認為剛柔的說法是指“氣質之性”。《太極圖說》提出瞭“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表明“主靜”是周敦頤修養論的一個主要特色,但他在著作中沒有詳細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