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倫理思想的重要範疇。“忠”就是竭盡全力為他人著想,“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恕”連用首見於孔子的弟子曾參。他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裏仁》)。南宋朱熹在《論語集註》中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兩者相通,在行為方法上皆有推己及人之意。儒傢認為,這是實現“仁”的根本途徑。孔子謂:“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論語·雍也》)。孟子說:“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在他們看來,由人同此此心出發,將心比心而推己及人;“己所不欲”,推知人亦不欲,故“勿施於人”;反之,我之所欲,推知亦人所欲,故當盡心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忠恕是“仁”的展開,為後儒所繼承,成為儒傢倫理思想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