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管理制度之一。為推動武術運動的發展,提高武術技術與武術理論水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體質和建立規範的全民鍛煉體系,國傢體委(今國傢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自20世紀80年代始即組織有關專傢就建立武術段位制體系問題開展研究與探討,並於1994年開始進行調研,制訂方案。1995年在河南、江蘇等省進行試點。1996年7月邀請國內數十名武術專傢對試點工作及段位制的實施細則進行審議,同年提交第三屆全國武術工作會議審定。經國傢體委批準,於1997年下半年開始實行行。武術段位定為九段:一、二、三段為初段位,四、五、六段為中段位,七、八、九段為高段位。段位等級根據個人從事武術鍛煉和武術活動的年限、掌握武術技術和理論的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養以及對武術發展所作貢獻來評定。凡遵守武德,熱愛武術,具有相應的技術和理論水平者,均可申報武術段位。隻有國傢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段位考評委員會及其授權的各級考評委員會才有權組織考核、審批和授予武術段位。各區、縣武術段位考評委員會,主持對基層武術組織成員入段資格的技術考評;地、市體育局考評委員會主持一、二段的考評;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傢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考評委員會主持三、四段的考評;國傢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考評委員會,主持五、六段的考評及高段位的評審工作。考評內容由技術(武術套路或散手)、理論及武德三部分組成。武德由所在單位的組織鑒定、武禮規范操作及武德基本知識三部分組成。技術考評的武術套路,既可采用國傢體育總局編定的規定套路,也可采用其他流傳廣、影響大的拳種套路;散手包括散手基本技術、組合技術及實戰內容,或按照散手競賽規則進行比賽。凡獲得段位者均授予相應的證書及徽飾。徽飾初段位為鷹,中段位為虎,高段位為龍。各段位著裝顏色按初、中、高段位級別依次分為青色、銀色、金色3種。獲段位者可穿著由國傢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設計的段位服。段位服為黑色,近似中山裝,5顆紐扣上鐫有“武”字,左胸位置依不同段位繡有龍、虎、鷹的圖案,顏色分別為金、銀、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