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國傢級專業機構。1958年在北京成立。時名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62年與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1956年建立)合併,稱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77年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2002年10月更用現名。歷任所長包爾漢(1956~1964,其中1956~1962年為少數民族語言所所長)、劉春(1958~1962)、<雲北峰(1977~1978)、牙含章(1978~1985)、照那斯圖(1985~1989)、杜榮坤(1991~1996)、郝時遠(1996~ )。該所以民族學、人類學為依托,開展多學科、綜合性研究。主要研究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關系、民族法制、世界民族問題;各民族社會、經濟和文化;中國各民族的歷史、語言、文字和古籍文獻等。設民族理論、民族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宗教文化、影視人類學、民族古文獻、北方民族語言、南方民族語言、經濟與社會發展、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世界民族11個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西夏文化海外華人蒙古學藏族歷史文化5個研究中心依托於該所。截至2002年年底,完成大規模的民族識別、社會歷史和語言調查,編寫完成《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其中部分著作);完成《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第一期)等重大項目;編繪出版《中國少數民族分佈圖集》,以及其他大量專著。主辦《民族研究》《民族語文》《世界民族》《中國民族研究年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