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市復興路。1958年10月興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開放。

  該館主樓中央7層,兩側4層,樓頂塔座上托著直徑6米的巨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館址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陳列面積約4萬平方米。該館共收藏中國古代、近代、現代軍事歷史文物14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1 793件,代表性的文物有春秋時期薛師戟、東漢時期匈奴鐵劍、元至正十一年(1351)火銃銃、鴉片戰爭中設於虎門威遠炮臺的鐵炮、左宗棠的印章、北洋水師鎮遠艦的鐵錨、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學錄、葉挺在北伐戰爭中使用過的指揮刀、毛澤東和周恩來使用的望遠鏡、朱德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手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面軍旗和第一部電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革命軍事委員會鋼印、瀘定橋上的鐵索、紅軍長征帶到陜北的唯一的一門山炮、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銅印、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使用過的止血鉗、擊斃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的迫擊炮、張學良贈宋哲元的指揮刀、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投降簽字時呈交給中國政府的指揮刀、“重慶號”軍艦的銅鑄艦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時受檢閱的飛機和坦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最早的教練機、人民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英雄王海駕駛的飛機、徐廷澤等由臺灣飛返大陸的飛機等。此外,還藏有歷史照片10萬餘張,圖書資料14萬餘件,藝術作品約5 000件。軍事博物館館刊《軍事史林》為月刊,年發行量40萬冊以上。

圖1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外景

圖2 革命軍事委員會鋼印

  該館基本陳列有:古代戰爭館、近代戰爭館、土地革命戰爭館、抗日戰爭館、全國解放戰爭館、抗美援朝戰爭館、兵器館、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外交往友誼館和程允賢雕塑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