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藝理論著作。吳文科著,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約36萬字,共5章16節。第一章“本體特徵論”論述瞭曲藝的本體構成及藝術特徵;第二章“曲種形態論”論述瞭曲藝品種的類型構成,以及“說書”、“唱曲”、“諧謔”三大基本類型所含具體曲種類別的不同特點;第三章“曲本文學論”論述瞭作為曲藝表演底本的曲本在文學意義上的體裁類型、構成特點和語言風格;第四章“曲唱音樂論”論述瞭曲藝中有音樂性構成的曲種之音樂形態構成、審美的功能特點和藝術的體現方方式;第五章“舞臺演出論”論述瞭曲藝表演的形式特征、方法技巧、舞臺美術和曲藝的導演藝術及其機制的建立。該書前後設有“引論”和“餘論”。“引論”分別論述瞭“曲藝”作為藝術門類專稱的由來、“曲藝”與“說唱”及“說唱藝術”的關系、曲藝藝術的生成與嬗變、曲藝的獨特價值及其在中國文藝發展史上的地位、曲藝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等問題;“餘論”集中探討瞭曲藝的鑒賞批評與革新發展問題。書首有作者自撰的“前言”,書後附有主要的參考書目。該書先被納入“中國藝術論叢書”,以《中國曲藝藝術論》的書名於2000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並獲得第13屆“中國圖書獎”。後在聽取同行和讀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個別章節作瞭部分補充與修訂,2002年以本名出版。作者掌握並熟悉大量新發現的曲藝史料和曲種狀況,立論基礎較好,所論多有新見。書中對“曲藝表演”、“曲藝的舞臺美術”和“曲藝導演藝術”等領域的特別關註,拓寬瞭曲藝研究的學科領域;並且註重將中國曲藝放置到世界同類藝術形式的相互比照中進行觀察。是一部全面考察和會通研究中國曲藝及其基本理論的學術專著。

《中國曲藝通論》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