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劇團體。2001年12月在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話劇院的基礎上成立,是直屬文化部的國傢級大型劇院。下設劇碼創作策劃中心、舞臺美術製作中心、演員管理中心、演出行銷中心、影視製作中心等業務部門。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建於1949年4月(前身為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藝術劇院)。首任院長廖承志。歷任院長吳雪、舒強、毛金鋼、陳顒(藝術總監)、石維堅、林克歡。建院以來,始終把廣大青年作為主要服務對對象,演出大型劇目近200個,其中大多是反映現當代生活、在觀眾中產生較大影響的作品,如《抓壯丁》、《反“翻把”鬥爭》、《在新事物的面前》、《洞簫橫吹》、《李雙雙》、《遠方青年》、《雷鋒》、《楓葉紅瞭的時候》、《權與法》、《街上流行紅裙子》、《不知秋思在誰傢》、《雙人浪漫曲》、《火神與秋女》、《生為男人》等。劇院還演出瞭大量五四以來中國話劇的優秀作品,如《屈原》、《上海屋簷下》、《傢》、《原野》、《麗人行》、《文成公主》、《關漢卿》、《天國春秋》、《方珍珠》、《風雪夜歸人》等,以及不同時期的歷史題材作品,如《紅色風暴》、《豹子灣戰鬥》、《青春之歌》、《轉折》、《曙光》、《捉刀人》等。國際戲劇交流和學習也是劇院的一項重要任務,先後演出瞭《保爾·柯察金》、《欽差大臣》、《尤利烏斯·伏契克》、《萬尼亞舅舅》、《娜拉》、《沙恭達羅》、《陰謀與愛情》、《中鋒在黎明時死去》、《費加羅的婚姻》、《威尼斯商人》、《蒙塞拉》、《櫻桃時節》、《伽利略傳》、《高加索灰欄記》、《社會形象》、《結婚》等十幾個國傢的20餘個不同題材風格的名劇。將中國臺灣話劇《紅鼻子》搬上瞭大陸舞臺。20世紀50年代,劇院在總導演金山、孫維世的主持下系統地學習瞭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80年代又對B.佈萊希特的演劇方法進行瞭有意義的探索和實驗。劇院經常邀請不同藝術風格的導演藝術傢來劇院排戲,擴大和豐富自身的表現能力,在藝術建設上既重視博采世界各國演劇方法之所長,又註重發展民族話劇藝術的優秀傳統。長期的藝術實踐培育瞭幾代成就卓著的藝術傢,其中有編劇李之華、段承濱、王正、金振傢、邢益勛、白峰溪等,導演金山、吳雪、孫維世、陳顒、胡辛安、張奇虹、鄧止怡、林蔭宇、王曉鷹等,舞臺美術設計張正宇、毛金鋼、周正等,演員石羽、路曦、杜澎、於黛琴、王景愚、高惠彬、王冰、杜振清、孫彥軍、丁嘉莉等。大量劇目和個人榮獲過各種獎項。

《李雙雙》劇照(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出,於黛琴飾李雙雙)

  中央實驗話劇院1956年成立於北京,原隸屬中央戲劇學院。歐陽予倩為首任院長。1962年改屬文化部。舒強、藍光、鄭振瑤、趙有亮歷任院長。劇院50年來堅持藝術上的實驗和探索特色,認真研究優秀的民族演劇傳統,廣泛借鑒國外藝術經驗,上演瞭中外古今不同風格、體裁和形式的大型劇目120多個。其中,中國劇目有《同甘共苦》、《桃花扇》、《棠棣之花》、《結婚進行曲》、《三人行》、《最後一幕》、《阿Q正傳》、《北京人》等。80年代以後,劇院在堅持以演現代戲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劇目的題材、風格、表現手段上作多樣化的開拓和大膽實驗,創作演出瞭《未來在召喚》、《灰色王國的黎明》、《大風歌》、《哥兒們折騰記》、《鑒真東渡》、《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思凡》、《瘋狂過年車》、《伐子都》、《棋人》、《俺爹我爸》、《非常麻將》、《戀愛的犀牛》、《我認識的鬼子兵》、《生死場》、《魯迅先生》、《狂飆》等30多個劇目,並實驗演出微型喜劇、啞劇,受到觀眾的歡迎。劇院也演出一些風格各異的外國劇目,如《一仆二主》、《大雷雨》、《油漆未幹》、《小鎮風情》、《竇巴茲》、《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命運的撥弄》、《老頑固》、《陽臺》、《人民公敵》、《玩偶之傢》、《死無葬身之地》、《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紀念碑》、《臭蟲》、《理查三世》等,在廣大觀眾和文化戲劇界產生很大的影響,許多劇目榮獲獎勵。在劇院的建設中,戲劇傢歐陽予倩、孫維世、舒強、藍光、呂復、於村、耿震、田成仁、張守維等曾作出重要貢獻。一批有才華的編導演舞美人員受到觀眾的喜愛,如編劇傑英、劉樹綱等,導演賀昭、楊宗鏡、文興宇、孟京輝、田沁鑫等,演員肖馳、金振武、鄭振瑤、丁笑宜、石維堅、遊本昌、張傢聲、李法曾、雷恪生、馮憲珍、伍宇娟、倪大宏等,舞臺美術設計傢薛殿傑、陳永祥等。

  中國國傢話劇院成立後,集中瞭原兩大劇院一批優秀的話劇舞臺藝術和影視藝術人才,成為繼承傳統、努力進取的藝術精品生產基地和國內演藝陣容最為強大的團體。除上述眾多以話劇表演為主的著名演員外,還擁有一批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創作的影視演員。2002年建院後首期公演瞭《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薩勒姆的女巫》、《老婦還鄉》等名劇,並組織部分保留劇目赴上海、香港、澳門和日本等地演出。劇院確立創作和演出高質量、高品位的中外優秀話劇的宗旨,不斷開拓話劇藝術發展的新形式、新領域,在建立和完善一套富有科學性、創造性的藝術運營機制下,努力展示世界和民族的先進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