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政治研究應著重於發展處於宏觀與微觀之間的中間層次的理論。又稱中觀理論。西方社會政治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有關政治研究層次的理論。

  “中層理論”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傢R.K.默頓在《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1949)中首先提出。在1967年的《論理論社會學》中,默頓在詳盡討論瞭支持和反對中層理論的各種觀點的基礎上,對他的中層理論進行瞭豐富和完善。他認為,中層理論既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湧現的微觀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設,也不是一個包羅一切、用以解釋所有我們可觀察到的社會行為、社會組織和社會變遷的一致性的自成體系的統一理論,而是指介於這兩者之間的理論。完整的理論體系正在遇到越來越大的挑戰,成功的希望渺茫,將被逐漸成熟起來的經驗科學所取代;現在的所謂社會學理論,很大一部分是數據分析,它們提出各種變量,而不是對具體變量之間的關系作清晰、系統的闡述。他提出學者們既要防止將註意力集中到建構那種已經過時的龐大理論體系上,又要擺脫過分瑣碎的數據分析,努力發展有限資料范圍內的特殊理論,如階級動力論、群體壓力論、權力流動論、人際關系論、社會控制論等。中層理論在將專門理論整合成較為概括的理論和相互吻合的命題方面將展示廣闊的前景。社會學研究隻有側重於中層理論的研究,才會取得進展。

  政治學研究中的中層理論產生於政治學者們對政治理論發展的反思,尤其是對傳統宏觀政治理論和20世紀行為主義政治學的微觀政治理論的不滿。中層理論的倡導者們認為,無論是古典政治學理論中的宏觀研究,還是當代行為主義政治學中的微觀研究,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宏觀理論抽象、空泛,無法檢驗和證實,缺乏精確性和操作性;微觀理論具體、瑣碎,缺乏普遍性與實用性。他們提出政治學研究應努力發展中層理論,既關註一般社會政治問題,又能提出切實可行的理論假設;既有價值取向的指導,又有事實證據的支持。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政治研究中盛行的政策研究、決策分析、政治文化論、政治社會化、多元論、團體理論均屬中層理論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