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昆蟲學傢。生於廣東廣州,卒於廣州。1933年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後赴美國留學,獲昆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為康奈爾大學研究員。回國後歷任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臺灣大學農學院教授,華南農學院副院長、院長,中國昆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副理事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在水稻蟲害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植物質殺蟲藥劑、有機合成殺蟲劑及昆蟲保幼激素、昆蟲輻射不育和化學不育,以及昆蟲毒理學等方面均有成就,並篩選出10多種內吸殺蟲劑。提出以農業防防治為基礎、合理使用農藥的綜合防治理論及水稻根區施藥的新方法;成功地論證瞭在中國用殺蟲植物來防治蟲害的作用機理;提出“昆蟲田間毒理學”的觀點,強調昆蟲毒理學與生態學應緊密結合的重要性,並提出昆蟲毒理學除應與生態學結合外,還要運用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分子毒理學等手段進行綜合研究的新方法論。撰寫的學術論文、編纂的學術著作和高校教材約計120篇(本),主要有《廣州三化螟之研究》(1942)、《昆蟲毒理學發展方向》(1962)、《昆蟲生長發育抑制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1987)、《植物化學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