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小說傢、詩人。號抱石。生於忠清北道鎮川郡一個漢學者傢庭。1919年因參加反日的三一運動,曾被拘禁數日。獲釋後去日本留學。在日期間,參加馬克思主義小組活動,並開始寫作。1923年回國,出版詩集《在春天的草地上》。此時的詩作帶有神秘主義色彩,流露著傷感情緒。不久,嚴峻的現實促使他從“靈魂的孤獨”中走出來,向“高爾基式的現實主義”轉變。1925年無產階級文學團體“卡普”成立,他是重要成員之一。這一時期所寫的的《到地下去》、《致R君》、《低氣壓》、《新乞》等短篇小說表現瞭人民群眾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痛苦和反抗。1927年發表他的代表作小說《洛東江》。小說以20世紀20年代朝鮮人民革命運動和反日鬥爭為背景,塑造瞭一個具有社會主義思想萌芽的革命者的形象,並暗示出鬥爭勝利的前景。這是最能代表“卡普”文學特點的第一篇作品。1928年前往蘇聯,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起參加蘇聯作傢協會遠東支部,發表瞭散文詩《被蹂躪的高麗》,詩歌《佈爾什維克的春天》、《十月之歌》及一些小說、散文和評論。因斯大林“左”的政策被清洗,死於獄中。1945年朝鮮解放後出版瞭他的短篇小說集《洛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