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生於陝西渭南堰頭村,卒於北京。1922年入赤水職業學校,結識共產黨員,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2月入黃埔軍校,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4月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8軍9團政治指導員辦公室幹事兼營政治指導員。大革命失敗後,任國民革命軍第24師新兵營排長,不久在武昌編入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任副連長、連長。同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參謀、副連長,隨毛澤東到井岡山,任中國工工農紅軍第4軍連長。1929年隨軍轉戰贛南、閩西,任紅4軍第3縱隊9支隊副支隊長、支隊長。1930年10月起任紅一方面軍第12軍36師師長、紅12軍軍長、紅9軍團第14師師長,率部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1934年6月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治委員。長征中任紅3軍團第4師師長、第10團團長,指揮所部參加瞭奪占婁山關、攻克遵義城等戰鬥。1935年8月調紅四方面軍任紅4軍參謀長、紅軍大學參謀長。1937年1月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第1局局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初期,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旅長,轉戰於晉西北地區。1938年10月率部進入晉察冀邊區後,為粉碎日軍對五臺山地區的圍攻,指揮所部在五臺縣滑石片地區殲滅日軍1個大隊。1939年在賀龍、關向應率領下赴冀中地區,9月參與指揮瞭陳莊等戰鬥,多次挫敗日軍“掃蕩”,反擊進犯根據地的國民黨頑固派軍隊。1939年底率部返回晉西北地區,先後參加晉西北夏季反“掃蕩”和百團大戰及保衛和建設陜甘寧邊區的鬥爭。1945年7月任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綏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陜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參與保衛延安的作戰指揮,協助彭德懷指揮宜川、西府隴東等戰役。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戰軍(後兼西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參與指揮扶郿、蘭州等戰役。1952年10月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軍校部部長,1955年4月兼任訓練總監部副部長,長期領導軍事訓練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屆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71年2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73年6月至1978年2月任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是中共七屆、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屆中央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