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晉文學傢。字孟陽。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約289年前後在世。性格閒雅,博學善文。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記室督、中書侍郎等職。西晉末年世亂,託病告歸。張載與其弟張協、張亢,都以文學著稱,時稱“三張”。其中,載、協相近,亢則略遜一籌。《文心雕龍》說:“孟陽、景陽,才綺而相埒。”太康初,張載至蜀省父,道經劍閣,因著《劍閣銘》。銘文先寫劍閣形勢的險要,次引古史指出國之存亡在德不在險的道理。晉武帝派人鐫之於劍閣山。《隋書·經籍志》著錄錄有集7卷,今存詩10餘首。代表作是《文選》所載《七哀詩》2首。其一“北芒何壘壘”有感於漢末大亂,帝王陵寢被毀,發抒滄桑今古之慨。其二承前首而來,由秋景及墳墓觸發感慨:“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憂來令發白,誰雲悉可任”。寓無限傷痛於景物之中,體格深厚,感人至深。張載集久佚,明人張溥輯錄有《張孟陽景陽集》於《漢魏六朝百三傢集》中。又詩存《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文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